返回第2317章 医疗智能制造(第2/3页)  妙医鸿途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的想法吓了一跳,他原本是打算借鉴或者说抄袭达尔文机器人,但总觉得没有足够大的新意和亮点,没有办法吸引韩颖。

    韩颖是金融投资人,她对项目的要求很严格,尤其是像投资苏韬现在提出的项目,这属于天使投资,项目还没有,便开始进行投资,更需要承担风险。

    韩颖能够在投资领域风驰电掣,她最大的优势在于,身后有一批出色的金融精算师,根据公司的业绩推算出项目的成功概率。

    但天使投资是投资创业团队核心,从项目还在雏形的状态开始投资,失败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不仅是家用,而且还有军用。”苏韬琢磨着既然吹牛,当然要往大方向吹,格局必须要高,“在战场上,如果每个战士都能配备一个医疗机器人,那将极大降低战士的死亡率。”

    韩颖皱眉道:“你说的有模有样,现在你们进行到哪一步了?”

    苏韬咳嗽了一声,道:“我也不瞒你,这只是我藏在脑海中的一个想法。华夏的医疗水平虽然不是特别发达,但医疗普及度在这两年还是做得很好,基本覆盖所有人群。患者有个头疼脑热,可以就近寻找医院,进行医治。但国外的医疗水平尽管非常高,但治疗起来很复杂,必须要先进行分诊,再和医生进行预约治疗。小病要么抗一下,依靠自身的免疫力康复,要么就演变成了大病。所以很多家庭都有家庭医生,随时随地跟自己服务。但这种服务要花费的金额也是极为昂贵的。如果有了家庭医生机器人,可以降低看病的成本,加快治疗患者的速度,一定有不错的市场。”

    韩颖眉头皱起,她对于看病没有太多的印象,但她是有家庭医生的,而且每年要支付不少费用,单单是体检的费用就高达数百万美金。

    “你作为医生,难道就不怕医生这个职业被机器人完全取代吗?”韩颖皱眉道。

    如今已经有很多人都在预测未来,什么将取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巨头们都将目光灌注在智能制造,也就是AI上。

    医学一直和前端技术紧密联系,当AI到来时,势必医

    学将会首当其冲受到影响。

    达尔文机器人为何能得到资本的重视,原因便在于它代表未来医学的趋势。但达尔文机器人还没有做到将医学彻底地普及,对民众进行开放,而是给医院提供尖端医学,这并不能形成颠覆性的产业革命。

    未来的医学必然是开放式的,患者接受治疗不需要看医院的脸色,不需要面临被医院宰一刀的心理障碍。

    当下想要盈利的商业模式,无一不是符合消费者的心理,迎合他们所做的产品。

    韩颖见惯了很多传统产业被新技术所取代,很多人面临着失业,苏韬一直在努力振兴中医,改变华夏的医学格局。难道她就不怕技术的出现,将他个人也取代吗?

    她无法理解苏韬的信心。

    中医早就因为现代医学的崛起,受到巨大的冲击,虽然在艰难中曲折成长,但也因此受到足够多的冲击和考验,绝对不会因为更新的技术出现,而导致濒危。

    相反,医疗机器人如果真能普及,将会对西医形成巨大的冲击。

    因为西医完全是靠着数据设备进行判断患者的病情,如果家庭医疗机器人能做到最后一步的判断,那岂不是就取代了西医的工作职责?

    但中医不一样,中医检查病人的体系,是无法用现在任何一种机器便能取代,尽管现在苏韬已经支持人去进行中医人体建模研究,但距离完全取代中医的职能,还有很遥远的距离。

    而现代西医的设备种类繁多,比如验血、肝功能等基础项目,家庭医生机器人完全可以通过数据系统便能完成检查的环节。

    而中医的脉诊、触诊、面诊等,都无法用设备取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