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百零一章 李自成死,罗尗城危(第2/4页)  明末之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坚定决心了。

    而李啸的借兵之令传到满清盛京之时,多尔衮得知调令,心下的苦涩,简直难以言喻。

    入他娘,李啸这厮真真欺人太甚!

    想来三年前,大清十万精锐,听从唐军征调,从宣府入关,先打李自成,再战郑芝龙,最后又乘船南下,一路往攻东南亚诸国,这数年征战下来,非但主将阿济格葬身异域,且兵马尽丧,十不余一得返故乡,清廷可谓大伤元气,几乎再难振作。

    而现在,清廷才恢复了大半多年,李啸这厮又来借调兵马,开口就是五万,他娘的,总人口才数十万的满洲八旗,就是哪怕天天啥都不干,全力繁殖,也难以支应如此之多的壮丁与兵马啊。

    只是,现在的自已,又哪里还有半分勇气与胆量,来反抗这位大唐帝王的亲笔谕令。

    若多尔衮想保全自已的脑袋,想保全爱新觉罗家族那苟延残喘的荣华富贵,唯一之计,便是只能唯李啸之令是从。

    不然的话,凭满清现在的实力,李啸挥兵来攻,将如巨石压卵一般,将满清王朝彻底覆灭。

    说起来,满清现在得以存续,还是全靠李啸暂时开恩,不然的话,李自成与郑芝龙的悲惨结局,就是自己的前车之鉴。

    于是,多尔衮只得下令,满清国中,征调全数可用之精锐兵马,凑齐五万之数。而国留守之兵马,则全部尽数新招。这些新招兵马,无论满蒙汉,但凡满了十三岁的男丁,皆需当兵。

    多尔衮此令方下,国中自是民怨沸腾,大清原本孱弱的国力,顿是更加雪上加霜,倒有萎靡涂地的模样了。

    这好不容易凑齐的五万兵马,由代善之第四子,多罗谦襄郡王瓦格达统领,前往北京。

    而按李啸计划,这些清军在到达北京后,其主将由早已投靠唐廷的豪格担任,另由瓦格达担任副将。

    五万兵马滚滚南去后,一直在强行抑自内心痛苦的多尔衮目视着他们消失在南去的风尘中后,终于忍不住放声痛哭。

    天杀的李啸啊!

    你他娘的干脆给自已一个痛快好了,这样软刀子杀人,才真真让人痛苦至极。

    清军兵马南下之际,蒙古、朝鲜、日本的规定数量兵马,业已全部征集完毕,虽然亦是各有怨言,却无人胆敢违抗,最终只得乖乖地按李啸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将兵马齐送至北京。

    兵马既齐,全军出动。

    大唐帝国开国皇帝李啸,亲统这近三十万兵马,浩荡西征,声势煊天。

    在李啸亲统大军,一路从北京直往嘉峪关疾速行进之际,叶尔羌汗国的二十万军队,正在其国王阿不杜拉的亲自统领下,业已赶至大顺国都罗尗城下。

    此时,那些弃守的小城,已被阿不杜拉不费吹灰之力占据,这位得意洋洋心气满盛的国王立即下令,全军重重围城,在修造好攻城器具后,便向大顺占据的都城罗尗城发动全力进攻。

    从罗尗城向外望去,东南西北各处,尽是阿不杜拉的兵马与旗帜,这座算不上大的罗尗城,有如惊浪骇浪中的一叶小舟,似乎随时都可被巨浪吞噬。

    若是只有顺军的残兵败将守城,兵马总数多达二十余万的叶尔羌国兵马,当可轻而易举地攻下此城,复将里面的数千大顺残军,一举消灭,不留孑遗。

    但他们没想到的是,就在一天前,唐军第二镇兵马,已率先抵达城内,随即在城中四下布防,同时也立即接管了顺军的剩余五千兵马。

    唐军能提前一天赶至,亦是人算不如天算。

    因为紧急赶来此处,都各类重炮皆未得随军携来,城中驻防的兵马,火器部队,仅有火铳兵与投掷震天雷的辅兵,不过唐军第二镇长安和尚认为,有了这两样,据守这罗尗城,已然足够。

    攻城器具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