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一十章 长秋医学(第2/3页)  汉武挥鞭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不宜再长久出任长秋詹事丞。     倒非帝后猜忌,也不非过河拆桥,实是长秋詹事丞多为宦官出任,若女子出任就往往被视为内宰,让重臣的夫人到宫里做内宰,这实在是不合适,也不免会影响到赵立和苏媛的正常夫妻生活。     恰好要创办长秋医学,那由医官出身,又和长秋府诸多属官皆熟识的苏媛出任医学祭酒,自然是最合适不过。     长秋医学创立之初,没闹出太大动静,毕竟世家大族的公子和贵女们压根就不会想从医,能识文断字的良家子也不多。     现下大汉有本事有门路的,不是想入仕为官,就是想入伍从军,至不济经商也成。     虽说大汉重农抑商的国策尚未更改,但世家大族皆有不少产业,只是鲜少亲自出面经营罢了,何况像四大商团的大东家,可皆是皇亲国戚,江都王刘非更亲自打理皇室实业,谁有敢跳出来说甚么?     现下的大汉臣民都学精了,除却那些早被册入商籍的商贾世家,新冒头的豪商巨贾大多皆让下人出面打理生意,从不亲手“操持贱业”。     蜀地卓氏和南阳孔氏也是迁来长安后,方才晓得还有这等闷声发大财的法子,端是懊悔不已,心道比起底蕴深厚的世家大族,自家还真是蠢得可以。     昔日他们着实是井底之蛙,甚么富甲巴蜀,富甲中原,教京中权贵们听在耳里,只怕是多有耻笑的。     北阙甲第权贵云集,家赀巨亿的为数众多,顶级世家更坐拥万顷良田,只是向来处事低调,财不露白罢了,免得坏了名声,误了族中子弟的前程。     似孔氏和卓氏过往那般嚷嚷着富可敌国,可不是狂妄愚蠢的土鳖么?     若非卓王孙和孔仅得了皇帝重用,出任大农丞,两家的族人就难脱商籍,不得乘车骑马,不得入仕为官,惨不惨?     近年来,朝廷鼓励工商百业,虽没大幅提升商贾的地位,却也鲜少再将从商的百姓改册商籍了。     依着刘彻的意思,就让商籍人口在大汉册籍中缓步减少,直至最终归零废置,后世华夏的户籍制度也没分甚么士农工商的。     刘彻暂时没必要去更动祖制,在这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和朝堂的保守势力产生激烈对撞。     治大国,如烹小鲜,无为而无不可为。     现下大汉臣民对商贾之事已不似过往般避讳,又因商贸愈发兴盛,能靠经商多挣钱,也是条好出路。     因而长秋医学创办后,前来求学的为数不多。     医学祭酒苏媛又谨遵陛下谕令,秉持宁缺毋滥的原则,从严筛选,半个月的光景也就招募到了二百余人,且男多女少,妇幼科才招到十来个少女。     皇后阿娇闻之,不免有些泄气,刘彻却是不觉意外。     长秋医学又没甚么名气,这年月的民间医者都是师徒亲传,甚至多为家学传承,鲜少外传的。     真想学医的百姓,都去四处拜“神医”去了,且不说能否学到真本事,总之出师后打着“神医亲传”的名头,不愁没病患上门。     “不急,现下可依着你的心思,在北阙甲第和东市三坊先设妇幼医馆了,日后若是打理得好,在民间有了口碑,自然有人登门求学的。”     刘彻揉着阿娇的小脑袋,笑着给她鼓劲道。     阿娇臻首轻点,却又皱眉道:“可臣妾听得苏媛说,那长秋医学非但教授妇医之术,还教授如何治疗外创和内伤,即便日后妇幼医馆有了名气,登门求学的也只是为学妇医之术啊。”     刘彻微是扬眉,出言打趣道:“朕发觉你自诞下沐儿后,这脑子愈发好使,都能想到这些了。”     阿娇翻了翻白眼,懒得理他。     刘彻讨了没趣,也没再逗她,便是道:“你那长秋基金虽是赀财颇多,但要在民间广设妇幼医馆也是钱紧的。朕已交代五皇兄和国舅,让他们皇室实业和田氏商团谋划谋划,是否愿与少府合伙开设民间医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