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二十八章 塬南设邑(第2/3页)  汉武挥鞭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得随意破土,垦荒种地和兴建田宅皆是不行的。     其实和后世的自然保护区也没太大差别,只是规定更严,罚则更重罢了。     唯有真正圈禁的皇苑,类似甘泉宫所处的甘泉山周边,就真有兵将不断巡视,是严禁臣民无故踏足的。     皇帝陛下欲将那六道高坡划为皇苑,又不圈禁,确实是两全其美,毕竟朝臣们虽不想让百姓在高坡上兴建宅邸,却也没霸道到不准百姓通行的地步。     见得群臣皆已认同,刘彻便是下旨,将在龙首塬以南兴建新邑,名为塬南邑,着大农府与少府共同规划筹建。     塬南邑的选址和隋代大兴城差不多,但因非都城,故把大兴城北阙的皇宫区域划掉,盖因大兴城北阙是要建在龙首塬南坡上的,划掉刚刚好,龙首塬着实不宜再多兴建甚么建筑群的。     国库近年没太大盈余,大农府去岁又从项王藏宝所获中挪用二十万金,今岁已然过半却尚未填补好亏空,自然是钱紧的。     刘彻让少府协助规划兴建塬南邑,也是有意让少府出赀缓解国库压力。     只是这笔赀财非是白出的,少府已是划出不少看好的地段,提前获取地契,以便日后兴建铺面及作坊。     现今京畿各处城邑皆是寸土寸金,兴建新邑时,居民区或许还会低价向徙民发卖适当的土地兴建屋舍,但坊市区及类似泬西邑南阙的作坊区的地价可就不那么便宜了。     少府既是参与规划和筹建,自是便于提前购置最精华的地段,否则少府卿陈煌如何愿意从各郡县的诸多产业筹措回数十万金的活钱,直接送入国库?     大农丞东郭咸阳也晓得少府是赚大了,但国库确实钱紧,少府此番送来的数十万金可解燃眉之急,既能填补去岁挪用的二十万金,还有大量余赀去做好塬南邑的先期营建。     塬南邑依着初步规划,面积近愈长安城的两倍,固如泬西邑般不宜修建城垣,毕竟在帝都之侧,可不能弄出座更雄伟的大城来。     因塬南邑不似长安般被宫城,军营和权贵宅邸占去大半的区域,若照着泬西邑北阙民居,南阙工坊区的形制,估摸着能容下近百万居民。     到时这塬南邑的仆射长官的官秩只怕不低,中原腹地的郡国颇是密集,辖地皆不算大,不少郡守的治下都未必能有百万属民啊。     朝臣们皆是盯上了这位置,想着如何能举荐自家子侄出任才好。     刘彻瞧着朝堂愈发热闹,不再死气沉沉,倒是乐得作壁上观,且听着群臣争执不休,觉着朝会正该如此。     他兴致大起,颇是恶趣味的给诸位大臣加了把火,提议将掌京畿政务的内史改为京兆尹,官秩仍为二千石,位列诸卿;另设左右内史,秩俸皆为比二千石,左内史取代泬西邑令,掌治泬西邑,右内史则掌治尚在规划兴建的塬南邑。     群臣闻言,两眼登时直冒绿光。     除却三公九卿,朝堂诸卿及各郡太守的官秩皆二千石,多佩银印青绶。     这新设的左右内史秩比二千石,即仅次诸卿,且因辖地就在天子眼皮子底下,且先不论京畿富庶油水多,光是得蒙皇帝青睐,进而加官进爵的机会,可就比各郡太守要多得多。     现任的泬西邑令政绩斐然,屡屡得了皇帝陛下夸赞,若直接越着品阶拔擢成左内史,群臣也没甚么话说。     如同后世华夏的各县市削尖脑袋想提升位阶,从县级市到地级市,乃至省级市,不但主政者能顺势升官,就算各级下属都能跟着鸡犬升天,向上拔个一级半级的。     只是这泬西邑本就是内史府直辖的,若内史府改了京兆府,泬西邑的官吏仍是归京兆府管,没皇帝发话,位列诸卿的京兆尹王轩可不会乐见诸位公卿插手他的一亩三分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大汉朝臣们还是懂的,也没打算硬往官制晋升的泬西邑里塞人,惹得王轩恼怒。     毕竟还有掌塬南邑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