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三十三章 中央钱庄(第2/3页)  汉武挥鞭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全私企。     塬南邑的那些精华地段,刘彻若真想划给少府,实是不需付出赀财的,然他还是让少府卿陈煌从各郡县的诸多产业中筹措出数十万金,送入国库预购地契,就是为让少府产业与大农府乃至朝廷逐渐脱钩。     少府钱庄就等同私人银行,纸币发行怎么可能让其负责?     日后若出个昏君,让少府钱庄开足马力印纸钞,大汉可不就彻底玩完了?     黄金储备是国库的,纸币发行权自是归属大农府,但也不能让大农府独立掌管,必须设立中央钱庄,类似后世央行,由各府署尤其是御史府协从监管。     汉六十九年,九月下旬。     大汉皇帝刘彻颁旨,着大农府设立中央钱庄,日后将适时发行可通兑黄金的纸质凭证,名曰金票。     中央钱庄尚需筹备些时日,预计将于少府钱庄创设五年之际,即为今岁腊八正式开府设司。     大农丞孔仅将兼任中央钱庄钱监,负责筹办此事。     丞相曹栾奉旨增编官制,由大农府为主掌,另加丞相府,御史府,廷尉府,宗正府和太常府派员监管,六府皆增编了在中央钱庄有相关职守的官职。     廷尉汲黯亦率府内属官,与皇帝刘彻共同商定编撰相关律法,名曰《大汉金票律》。     中央钱庄的府司和金库亦设在中央官署,却在大农府署外独立开府,方便其余五府官员进驻监管。     金库落成后,大批黄金储备将从国库转入,今后中央钱庄金库与国库要彻底区隔,来往账目需每月张榜公示。     若无六府共同核准呈奏,再经皇帝批允,则大农府不得从中央钱庄挪用半分黄金储备,更不得私发半张金票。     与此同时,大汉各郡县官府皆张榜公告,民间胆敢私印假金票者,待彻查证实后,视同谋逆大罪,夷其三族,杀无赦!     诏令颁下,少府钱庄自是最先响应,在各郡县的钱庄外尽皆公告,可进行金票通兑。     四大商团反应也不满,纷纷对外公告,商贾与之交易时,可用金票进行财货结算。     此举除却是想拍皇帝陛下马屁,也确是有实际需要,随着生意愈发兴隆,四大商团皆是日进斗金,尤是经营百货贩售的清河百货,遍布各郡县的铺面每日流水数以亿计。     大汉虽有严定,一金抵万钱,然在民间交易时,称量还是麻烦,且还要计较金锭的成色,很多铺面的掌事们是极不喜欢收取金锭甚或金豆子的。     既是嫌麻烦,又觉风险太大,到时账目对不上,怎的向东家交代,难不成还得自个出赀填补亏空么?     然大额交易若不用金锭结算,一车车的大钱得数到何年何月,况且也不好存放。     若非近年有少府钱庄,光是赀财的往来转运就会让四大商团伤透脑筋,可即便如此,总往少府钱庄存取巨赀也是麻烦得紧。     现今朝廷着大农府创办中央钱庄,发行那甚么金票,若是如过往那每张“万钱”面值的国库券,自然是方便许多。     旁的商贾和百姓闻得此事,多还是采用观望的态度,想等些时候再看看,近年少府钱庄倒是渐渐被大汉百姓接受了,若那金票真能在少府钱庄内通兑黄金,商贾和百姓倒也不难接受。     昔年刘彻之所以创设少府钱庄,也是有着这方面考量的。     少府钱庄允诺通兑后,中央钱庄发行的金票就类似后世银行定额本票的性质了,即将款项交存银行,由银行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待得大汉商贾乃至寻常百姓习惯使用金票,到时再逐步推出更小面值的票据,可通兑铜钱的“钱票”,就可渐渐过渡到真正意义的纸币。     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有步骤的,是润物细无声的。     治大国,如烹小鲜,文火轻翻才是正理。     中央钱庄的黄金储备虽较为充裕,但少府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