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九十四章 大军集结(第2/3页)  汉武挥鞭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拥忠心耿耿的郎卫,羽林卫和虎贲卫,谁敢反,谁能反?     即便他刘彻突然暴毙,三大亲卫亦会扶持刘沐称帝,否则齐山,公孙贺和马屿等人岂会得新帝信重,若是换了旁人登基称帝,最先要诛杀的就是他们这些手握重兵的“前朝”近臣。     囤驻在河湟谷地的两万胡骑则是奉旨,在胡骑校尉公孙敖的统率下,缓缓西进,前往祁连山脉最西端的山口,等待“护送”月氏诸部迁徙。     没错,月氏迁徙。     昔年在祁连山南游牧的月氏各部,经过汉军多年劫掠,仅剩二十余万族人,散居各处游牧,逃避着汉军的侵扰。     大月氏使臣前来劝说月氏各部首领,欲引他们西迁大月氏,让月氏重新“合族”时,月氏首领们险些落下泪来。     数十载前,月氏亡国,族人分作两脉,各自西迁和南迁,西迁的抢占大夏北方领土,建立了大月氏,南迁的则与诸羌混居祁连山南,随着大汉愈发强盛,真真被折腾得生不如死。     现下闻得大月氏肯重新接纳他们,昔日的冲突争执皆不再追究,也不再计较昔年谁对谁错。     故国虽灭,故人尤在,且再度建立起兴盛的国度,更是想接他们“回家”,过往的恩恩怨怨还重要么?     回家!     念叨着这个极度煽情的字眼,散居在方圆千余里内二十万余月氏族人纷纷汇聚而来,等待迁徙之日的到来。     想要迁徙到大月氏,就得向大汉借道,西域诸国倒还好说话,关键要先经由祁连山脉的西端山口北上,途径扼守河西走廊西部咽喉的大汉酒泉郡,再过扼守要道的敦煌郡,才能进入西域之地。     大汉君臣自不会轻易松口,这二十余万月氏人等若大汉圈养的牲畜,抑或是地里的韭菜,长一茬割一茬,岂是凭着大月氏使臣红口白牙就能“赎买”的,况且迁徙的路线还要踏入汉境,自从大汉从匈奴手里收复燕北与河朔,十余年来就没半匹外族战马能踏上大汉的国土!     嗯……外邦使臣的随行护卫不算在内。     除却赎买费用,还要缴纳买路钱和护送费,半个大钱都不能少!     大月氏使臣虽也早有被大汉狠讹一笔的心理准备,然闻得大行令张骞的要求,仍不禁有些发愣。     赎买费用也就罢了,甚么叫买路钱和护送费?     张骞颇是严肃的替他讲解,甚么叫“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从此路过,留下买路财”,至于护送费,自是汉军“护送”月氏族人出境所需的开销。     大月氏使臣听罢,端是哭笑不得,心道汉人果是喜欢弄些弯弯绕绕,总归都要钱,直接开口要价多好。     嗯……化外蛮夷显是无法理解,汉人实是最为讲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嘛。     张骞只觉是在对牛弹琴,故也懒得再跟他废话,就顺他之意,开口报价,无论男女老幼,每口月氏人两万汉钱,合两斤黄金。     大月氏使臣险些吓掉了下巴,他们是先与祁连山南的月氏贵族们议定此事,才出使大汉,前来借道的,故而晓得要迁徙的月氏族人足有二十余万。每人付两斤黄金,那就意味着大月氏要向汉廷支付高达四五十万斤的黄金,这对大月氏而言,简直是闻所未闻的天文数字。     要晓得,大汉如此强盛富饶,且属民高达六千余万,汉廷国库的岁入也才将将四百万金。     大月氏的人口与康居相当,也有五十余万,但作为纯粹的游牧民族,其国力和康居差太多,更没法和大汉比,况且昔年乃因国破家亡,才狼狈西迁,有花去数十载光阴才逐步恢复元气,哪来的四五十万金?     大月氏使臣抵达长安多日,也晓得即便大汉京畿的奴隶市价高昂,寻常精壮奴隶也就两万钱出头,硬是要二十余万月氏人不分老弱妇孺皆受两万钱,也未免欺人太甚了。     张骞闻得他的抱怨,倒也不恼,而是耐心的跟他算账,鸡生蛋,蛋生鸡,鸡再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