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四十二章 过载保护(第2/3页)  汉武挥鞭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着的,甚至还帮着打了下手;刘彻和刘乘试制白炽灯泡时,刘沐也是跟着捣鼓的,尤是刘彻和刘乘皆政务繁忙,没太多闲暇,往往挑出相应的灯丝,就让刘沐拿去试试。     刘彻无非是想顺带锻炼自家傻儿子的动手能力,就当手工课了,实践出真知嘛。     刘沐却不是这么想的,现下龙首塬北麓能亮起这么些路灯,他觉着自个的功劳可不小,虽不敢跟自家父皇比,但未必比皇叔刘乘差。     嗯……     太子殿下确实有些不知天高地厚,然有鉴于刘氏子弟的面皮向来不会比城墙薄太多,故也就不足为了。     况且刘沐之所以如此认定,也非全无所本,盖因清河王刘乘并未参与到电力过载保护设备的试制中,甚至在皇帝刘彻提及此事前,他是从未考虑过的,无疑是有着重大疏失。     所谓过载保护设备,倒也不是甚么高大上的事物,譬如后世电站所用的出口断路器和更为常见的保险丝,都是为了避免线路漏电短路造成电器乃至发电机毁损的过载保护设备。     清河王刘乘虽是刘彻自幼教导出来的,也研读了不少科技著作,然涉及面太广,身为帝国科学院的院监,又不可能真正埋头钻研单一学科,故忽略了过载保护设备在电力设施中的重要性。     好在灞西电站乃是直流发电,且发电机组的功率都不大,并入供电母线的机组也不多,加之运行未久,输电线路多仍在铺设和验证阶段,日常通过匠师手动控制线路开关,暂时没出甚么岔子。     然在刘乘提议进行长安照明计划后,皇帝刘彻就考虑到要如何对供电和输电线路进行过载保护了。     依大汉现有工艺水准,想搞出口断路器无疑是痴人说梦,要晓得后世华夏也仅能制造出小容量出口断路器,大容量的出口断路器还要仰赖从国外进口,每台单价往往会超过百万美元。     为保障灞西电站的供电可靠性,电站内并联供电的诸多发电机组皆采用双母线分段接线,以此确保某段线路发生短路时,能及时断开线路,避免大电流烧毁发电机组,更避免整个电站彻底瘫痪。     还不止是电站的供电可靠性无法保障,若是从输电线缆搭接的电线发生短路,也极有可能造成整个线路瘫痪。     必须分路段分区供电,且每个小区块都要配置有相应的过载保护设备。     出口断路器或继电器都不好弄,但保险丝却是不难,前世欧洲早期供电线路也都是采用保险丝提供过载保护的,据说爱迪生发明保险丝时是出于想保护当时造价昂贵的白炽灯泡,尽量避免因线路漏电导致灯丝熔断。     最常见的保险丝,是以电阻率较大且熔点较低的合金作为熔断体,会在电流异常升高到一定的高度和热度的时候,自身熔断切断电流,从而起到保护电路安全运行的作用。     早期最原始的保险丝,熔断体多为铅制,但熔点仍是较高,后经改良,在铅中加入锑锡合金,以降低其熔点,为了追求更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后又改为银铜合金。     早在十六年前,少府和皇室实业就已在湘南县大举开采锑矿和锡矿,现今的锑锡合金多用于活字印刷,相关的冶制工艺已然十分成熟了,要试制铅锑保险丝不难的,倒是银铜保险丝的合金配比还要斟酌验证。     银铜保险丝虽更为安全可靠,但造价无疑更为昂贵,灞西电站内的供电线路可采银铜保险丝,而为电报及路灯提供电力的末端线路,还是采用铅锑保险丝较为合宜,后世华夏七八十年代还在用的物件,在现今大汉更不用太讲究了,没必要拉高成本,浪费赀财。     现今世上最好的冶炼匠师,十有八九都在少府诸冶监内任事,故皇帝刘彻索性写了本步骤分明的条陈,让学了不少电学知识的太子刘沐自行鼓捣试制,反正也不急于一时。     在长达月余的试制过程中,太子殿下早晚习练武课,上午到宫邸学舍学文课,午后又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