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九十五章 殖民律令(第2/3页)  汉武挥鞭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农工技艺的汉人,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主导的殖民举措,都不得大批前往美洲或非洲定居。

    军队、商贾、奴隶,唯此三者,可在美洲和非洲的殖民驻点长期滞留,且不得擅自拓展殖民地范围,只准许通过作为桥头堡的军事驻点,掠夺当地的奴隶和资源。

    朝廷派驻在美洲和非洲的汉军将士,其军眷皆须留在汉境,不得随军,且要不断进行轮换,驻扎年限最长不得超过四年,且归国后不得再行派驻境外。

    兵士违抗律令,拒不归国者,除其汉籍,且视同叛国投敌,杀无赦!

    将帅违令不归者,视同谋朝篡逆,夷灭其族!

    往美洲及非洲殖民之百姓,可垦荒耕作,却不得建立作坊,纺织、冶铁、造纸等皆不得为,与当地土著行房事者,若诞下孽种,不列汉籍,视同蛮夷,暗中携之返国者,一经查获,举家诛杀!

    若要开采矿藏或开辟田庄,须向朝廷申报,方可获准在驻军的严密监控下,组织相应数量的私兵,在矿山和田庄周边设立驻点,保障自身安全。

    私兵的数量,要如实申报,且严格依循朝廷批允的限额,且要缴纳相应的税赋,名曰私武税,有些类似大汉境内已逐步废除的丁税和口赋,不过税率无疑会更高。

    大农府创设四大殖民公司的政令公诸于世,举国臣民皆是欢呼雀跃。

    无须等到获取太常府刊印的寰宇四海图志,许多世家大族和豪商巨贾早就知晓甚么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存在。

    普及官学教育的所谓“十年教养”不是白搞的,尤是对家赀丰厚且重视子女教育的富裕阶层,朝廷多年来不断对外用兵且鼓励对外通商,且向民间传播了诸多境外地理及航海图志,大大拓展了他们的视野,让他们学会放眼世界。

    吕宋的金,倭岛的银,身毒的奴隶,安息的香料……

    在汉廷的强势下,汉军兵锋所及之处,遍地皆是肥美羔羊,紧跟着朝廷和汉军走,没错的!

    朝廷要搞殖民,大农府要搞殖民公司,意味着要加大力度经略海外。

    世家大族和豪商巨贾们无疑是最为亢奋的,他们早就晓得有非洲和美洲,之所以迟迟没有动作,一者是没有现成航道,二者是觉得不划算。

    譬如通往身毒的海上商道,昔年是先由大汉水师经过仔细勘测水文和气候,且在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标识出诸多可供船队临时停靠补给的地点,更在仰光兴建港口乃至城镇,才为民间商道的开通提供了先决条件。

    要靠民间力量开辟万里新航道,至少在现今的大汉,尚是不太可能。

    饶是吕宋岛离大汉颇近,然在朝廷公布岛上富含黄金矿脉,且标示出大概的矿脉地点前,汉人对该地也是兴致缺缺。

    耗费重金组织船队,招募船工,跑到不毛之地去开荒,天下没这么傻的人!

    要发动民间力量投入海外殖民,必然要提供诱因。

    大行丞窦蟠,汉廷常驻巽加特使,去年岁末奉旨返京述职,因政绩显著,得迁调大农府,升任外务部少卿。

    他在大行府任官已久,又外派多年,对外邦事务自是得心应手,比起以经贸农商为主要事务的大农府诸官,由他执掌外务部无疑更为妥当。

    顺候窦浚见窦蟠获得如此重用,着实有些惊讶。

    太皇太后薨逝后,时任大行令的窦浚没多久便告老致仕,外戚窦氏的嫡系子弟也纷纷辞官,退出大汉朝堂。

    窦蟠虽只出身窦氏旁支,然与窦浚的血缘却也没出五服,窦浚万万没想到皇帝陛下会让他得为列卿。

    若皇帝刘彻得知自家舅祖父的心思,怕是要连翻白眼。

    饶是要防备外戚乱政,也不至彻底断绝外戚的晋身之阶。

    史上汉武帝把卫青和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