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十二章(第2/3页)  大唐不良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己的熟人。 大理寺主薄李思文。 当初苏大为任不良帅查新罗使者被杀案时,与李思文有过交往。 现在想来,英国公李勣之所以对自己另眼相待,说不定就有李思文在他面前提到过。 李思文此人,外表冷峻,给人一种冰冷之感。 他虽看着不近人情,但做事严谨,断案清醒,苏大为私底下也比较佩服。 当初高大虎到大理寺当差,也是通过李思文的介绍。 对了,以李勣那种老狐狸的性格,居然会教出这么“方正”的儿子,也算是一桩异事。 心中想着这些,苏大为大步上前,先向李治行礼,然后微向李思文点头,打过招呼。 看坐上的四位老者,定是朝中大臣。 都是大佬级的人物,否则李治也不会赐座。 苏大为自觉的向四位老臣拱手,微微鞠躬,然后站到李思文一侧,垂手而立。 殿上四位老臣,再加李治、李思文的目光,此时都落在苏大为的身上。 “苏大为,这四位皆为我的左膀右臂,你应该还是第一次见。” 李治指了指左手边,那位看起来最年长的老者:“这位是尚书右仆射,许敬宗。” 苏大为心中一动。 许敬宗,他是闻名已久了,可是从未见过。 这次算是见到了。 许敬宗看起来身体富态,皓首白须,看起来神色慈祥,像是个富家翁一样。 他的脸色红润,脸上皮肤依旧十分光润。 一双微眯起来的细长双眼都似带着笑意。 从外表来看,实在无法将他和历史上那位大名鼎鼎的许敬宗联系在一起。 他看起来完全是和善的,好似人畜无害。 但苏大为心中却暗自警惕。 越是这种人,往往城府越深,不可小视。 当年追查倭人间谍案,查蛇头之死时,最后有些线就隐隐指向李敬宗。 而且贺兰敏之的新宅,就在许敬宗的宅子旁边。 总觉得其中有什么联系。 苏大为心中虽然思绪电转,面上却依旧带着恭敬,向已经年逾七旬的许敬宗行礼道:“见过右仆射。” 大唐承隋制,将宰相的职权一分为三,分别为中书省掌决策,尚书省掌执行,下辖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 门下省掌审议。 此三部的首领大臣每部都有两人,所以这六部首领皆为宰相。 许敬宗此时为尚书右仆射。 也就是俗称的右相。 同时,他还被加封光禄大夫衔,拜太子少师、同平章事。 荣宠至极。 李治再向另一位年过半百的老臣道:“这位是东台侍郎,郝处俊。” 此人的名字在后世并不显赫。 但苏大为却是心中一动,恭敬向郝处俊行礼:“见过东台侍郎。” 东台侍郎,即门下侍郎。 龙逆二年,也就是去岁,李治改门下省为东台。 不过后来又改回去了。 门下省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 郝处俊其人,苏大为并不陌生。 之前李勣征高句丽时,在唐廷内,是由郝处俊来协调后勤事宜。 那时郝处俊还是吏部侍郎。 在不久前李勣平定高句丽,战报传回长安,郝处俊也因功被升为东台侍郎。 苏大为暗自观察郝处俊。 见此人面色坚毅,双目炯炯有神。 虽然满头银丝,但依旧精神健旺,看似强硬刚直之人。 与许敬宗恰似两个极端。 李治继续介绍剩下两位大臣。 “这位是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上官仪。” 这句话听在苏大为耳中,却像是一记响雷。 令苏大为的精神瞬间集中。 上官仪? 好像是上官婉儿的老爹? 记得历史上好像此人想整武则天,但最后被武则天给扳倒了。 苏大为向上官仪过去。 这位西台侍郎看上去年约五旬上下,身材不像之前几位胖大,而像是典型的文臣,比较削瘦。 他的颔下三缕长须显然经过精心梳理,显得光洁润泽一丝不乱。 身上的官服也是异常平直,细节处十分考就。 上官仪的脸颊瘦长,鼻梁高挺。 在一双花白的眉梢下,细长的双眼炯炯有神。 显然属于那种精明强干之臣。 苏大为藏下满腹心事,向他见礼道:“见过西台侍郎。” 虽然西台侍郎,听起来不是门下省一把手。 但加了同东西台三品,那又不一样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