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四章 可怜白发生(第2/3页)  大唐不良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像是一个被耗干心力的游魂。    明光铠穿在他身上,越发有一种瘦骨伶仃,不堪重负之感。    “大总管……”    苏大为心中剧颤,看到一旁的苏庆节时,发现苏庆节脸上带着悲戚之色,双眼隐隐闪动着泪光。    苏定方本已病重,为了此战,又耗尽了心力。    要攻克吐蕃逻些城这样的大城,内外调度,每一处用兵,各种可能、权衡、计算,其对精力的消耗,远非常人所能想像。    “阿弥啊。”    苏定方剧烈咳嗽了数声,在苏庆节担忧的目光下,捂住口鼻喘息了片刻,才沙哑着喉咙道:“你可是觉得这道命令有何问题吗?”    “城中还有许多老幼妇孺,如果可以的话,还请总管下令,令入城的士兵尽量免伤人命。”    劫掠是肯定要劫掠的。    这是唐军的传统。    出来打战两年,死伤那么多人,若是两手空空的回去。    军事体制便无法维持。    大唐武德充沛,很大一部份原因就是因为学习突厥人,以战养战。    每战必胜,能得到战争红利。    若是一仗下来,什么收获也没有,用不着敌人挥刀,那些参军自备干粮武器,抛下田地的府兵,许多人会因此而破产。    更别提那些战死的兵卒。    只有厚赏,高额的回报,才能激励府兵保持战力。    现在朝廷的厚赏是不用指望了。    唯有挥刀向敌人,从敌人身上抢掠财富,才能维持住。    “阿弥,你非迂腐之人,当知道……”    苏定方咳嗽着,好不容易平息一些,接着道:“当知大唐将士外出征战之劳苦,现在回长安,只怕也无田……只有,只有伸手向我们的敌人,才能得到财货。    否则,这些兵回去,也会饿死,他们家里,也没余粮了。    还有,那些战死的兵卒,他们家人,嗷嗷待哺的孩子,又如何?    不从敌人身上抢,又能怎么办?”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不抢敌人的,回去只怕就是饿死自己。    抢掠,自然会扩大兵灾,增加杀戳。    这些道理,苏大为自然明白。    唯有沉默低头。    “而且……要想征服,征服他们,很难。”    苏定方再次咳嗽起来。    一旁的苏庆节颤声道:“阿爷,你歇歇吧。”    苏定方摆摆手,向苏大为道:“两害,两害取其轻……你,你只看到,看到吐蕃那些老幼,但是我大唐这些府兵的家人,老幼,又如何办?    还有那些随军的,随军仆从,你没注意到,注意到他们的眼里,全是仇恨?    这一战,仆从死伤最重,若,若无劫掠,只怕……怕他们会哗变。”    苏大为心中一凛。    他想起来了。    进城的时候,看到身边那些吐谷浑人的眼睛。    那眼睛,是一种从未见过的,像是饿狼一般饥渴的眼神。    过去吐蕃人强大时,吞并和奴役吐谷浑人,他们只能忍受。    可现在吐蕃被大唐攻破了,这份在心底的屈辱和仇恨,自然爆发出来。    这种爆发,不是一句军令就可以挡住的。    强行压制,真有可能引发兵乱。    大战过后,必有疏导。    劫掠,无论对唐军还是仆从军,都是最好的方式。    而且再说阴暗一些。    逻些城里的人,死得越多越好。    留着这些人口,要不了数年,便又会变作唐军的心腹大患。    草原突厥,还有各胡族,时叛时降,正是因为此。    他们弱小时,便投靠大唐。    一但羽翼丰满,便立刻反噬。    “彼之英雄,我之仇寇。”    苏大为轻声念了一句。    他明白,不能用后世人的仁善,来衡量这个时代的德道。    对敌人仁慈了,对自己人,那便是残忍。    想到此处,他向苏定方叉手行礼道:“大总管,你是对的,我想得差了。”    “你说的也,也不算错,只是,看事物的不同角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