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章 巴山夜雨(第2/3页)  大唐不良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苏大为好好的一份思念愁情,被他一下子给打破。    回头无奈的看了他一眼,向他道:“这不是我写的。”    “不是总管写的,还能是谁写的?我自认学富五车,却从未听过这首诗。”李博认真的追问。    “呃,其实是我小时候,我们家对面住了一个读书人,经常会念些诗,我便记住了。”    苏大为有些意兴阑珊的摆摆手,一步步走回桌案前。    李博忍不住吐槽道:“我记得上次总管作《将进酒》,说是从你们家门前路过的一个秃头道士所作。”    “咳咳~秃头……你记错了,那是个化缘的沙门。”    “怎么这次又变成邻居了?”    “上次是上次的诗,这次是我邻居朋友所作。”    “哦~”    李博拖长了声音,显然是不信。    虽然没继续追问,但脸上的神情分明是:您这个朋友,说的就是你自己吧?    苏大为苦笑摇头,也不去解释。    他不想做文抄公,但奈何有时忍不住总会念几句。    这无头公案多了,自然也被身边人怀疑。    解释不清了,随便吧。    “总管以前来过巴蜀?”    “第一次来。”    “那总管为何知道巴山下有秋池?”李博一边看着诗,一边问。    “因为……”    苏大为皱眉道:“因为这诗是我邻居的朋友作的,我不知道巴山有没有秋池。”    李博看了他一眼,肃然起敬。    写诗不求名就算了,还入戏这么深,当真是低调得可怕。    明明有满腹才华,总管却要靠颜值……咳,靠兵法来扬名。    也难为他了。    不过这也是有大智慧的人,知道锋芒不可太露。    像之前王勃那种就属于不知收敛,十分才气,要抖落个十二分。    所以说出头的椽子先烂。    似总管这般,藏而不露,方是为人处世的智慧。    “不对啊总管。”    李博一拍大腿,突然道。    苏大为刚刚坐下,正要把信贴身收好,闻言不由愕然道:“什么不对?”    “总管你这诗里写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不是马上要回长安了吗?怎么能说不知道何时回呢,要是以此诗回信给聂苏小娘子,只怕小娘子又要担心了。”    “你以为人人都和你一样,这么会扣字眼揣摩?”    苏大为被他气乐了:“我说了,这诗不是我作的。”    “哦哦,总管我信你!”    我信你个鬼!    ……    天光大亮。    军中正在收拾行营,准备拔营继续前行。    然而一名信使的到来,打破了全军的平静。    苏大为对着长安方向,施礼已毕,接过信使转呈的圣旨,看了一眼左右的军将,当着信使的面,将圣旨打开。    只看了一眼,他就差点没崩住。    整个人呆立当场。    “总管怎么了?长安说什么?”    “陛下有何旨意?”    苏大为没有回答,满脑子只有一句:“李博个乌鸦嘴!”    昨晚他就说,巴山夜雨这诗不对,诗里写的内容是不知何时能归长安。    话虽没说完,但意思便是,诗是碉堡了,绝对可以传世。    但这意头和预兆不好。    结果今天这圣旨,还真就应验了。    “总管!”    “阿弥?”    苏大为脸颊肌肉微微一抽,脖颈有些僵硬的转向安文生和娄师德等将领方向,勉强扯了一下嘴角算是笑过。    但这笑容,他自己知道,定是比苦笑还难看一百倍。    “陛下旨意,令诸将继续率军回长安,我,则暂留蜀中。”    暂留蜀中?    部将继续领兵回长安?    这是什么意思?    身边所有唐军中的高级将领,闻言脸色一变。    虽说雷霆雨露俱是天恩。    但天子无小事,这道旨意……难不成是怀疑总管苏大为?    要将他与部队分离开?    不然如何解释?    传圣旨的信使一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