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一千五百三十四 这好像是咱们父子第一次单独相处吧?(第2/3页)  东汉末年枭雄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郭珺是个要强的孩子,郭鹏看出来了,所以第一个就把他送走,让他去开创自己的未来,他除了不舍,还有一点海阔天空般的洒脱。

    但是郭琼就是个闲散的孩子。

    郭鹏不怎么关注除了郭瑾之外的孩子,这是他作为父亲的严重失职,简直就是人间之屑。

    在他为数不多的对其他孩子们的了解之中,郭琼是最没有胜负最不喜欢出头的那个。

    郭瑾和郭琼走得比较近,通过郭瑾的一些描述,郭鹏间接地了解自己的三儿子打小就不争不抢,一派佛系作风,不知道是哪里养成的。

    或许是因为他从来就不关注其他的孩子,对于他们的成长历程完全不曾了解,更别提心路历程,所以他不能理解郭琼的想法。

    也根本没那个心思去了解每个孩子。

    无论是婚姻,还是未来,这样的人生大事,都是他出于国家安全稳定和民族未来的想法做出的独断,根本不曾考虑过孩子们的自主意愿。

    一派封建家长的独断作风。

    当然,这对他来说根本就不重要,年轻人只看自己意愿,不注重未来和利益,硬是要什么爱情,可几十年过后,又有几对白头偕老?

    所以与其爱的要死要活,还不如让他独断专行,好歹对皇家是有益处的。

    当初这个政策对外公布的时候,据他所知,除了最先知道的郭珺之外,其他几个孩子好像都提出过异议,表示自己根本不愿意离开魏国去开创什么自己的国家之类的。

    住在洛阳多舒服?

    住在皇宫里锦衣玉食岁月静好,多舒服?

    为什么一定要离开?

    好几个孩子都通过他们的母亲传达出了他们的不愿,其中反应最强烈的好像就是郭琼,好几次和曹兰提起自己不愿意离开,似乎也私下里找过郭瑾,但是都没有结果。

    因为这是郭鹏,他的父亲定下的基本国策。

    他的儿子,要成为民族向外探索的前驱,引导整个民族向外看,走出去,走上未曾设想的道路。

    至于他们本身的意志,完全不重要,可以忽略不计。

    必须要走,不走不行。

    要怪,就怪你们是我的儿子,而我又当了皇帝。

    怎么,锦衣玉食享受得,出海建国就承受不得?

    要走也是走,不要走也是走!

    郭珺出海之后,一切都成为定居,孩子们被郭鹏强制安排去学习建立一个国家必备的知识,开始填鸭式帝王教育学,打算来一阵恶补——所谓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横竖还有好几年时间,多学学,将来用得上。

    郭珺在印度发展的不错,不断地开疆拓土扩大势力,逐渐展露出了郭某人当年的风范,这让郭某人一度非常得意。

    可是看着郭琼和母亲抱在一起泪水涟涟的场面,郭鹏忽然间感觉到自己好像太独断专行了。

    这个策略肯定是没有错的,指导思想肯定也是没有错的,走出去是绝对没有错的,这是绝对可行的策略,对于整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

    而在国策之下,个人的自主意愿其实是无足轻重的。

    中国的皇室子弟们要是能自己决定自己的未来,王公贵族高官显贵们的子弟要是能自己决定自己的未来,也就没有那么多和亲公主和才子佳人的故事了。

    不只是中国,整个世界范围内任何政权体制下,这群统治阶层的子弟绝大部分都是要献祭自由的。

    所以郭鹏打从一开始就没有把孩子们是否愿意这个变量考虑进去。

    孩子不敢反抗,逆来顺受,最多,就是在自己面前红了眼眶,抱着母亲哭一阵。

    郭鹏长叹一阵,感慨自己作为一个失败的父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