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469 喋血宫道,遁地无门(第2/5页)  冠冕唐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国贼。

    实在政事堂眼下已经为豆卢钦望所把持,且其人已经刻意隐去杀武氏诸王的行动,如果他在此刻发出跟政事堂不同的声音,无疑会让南省人心直接分裂,政事堂提领南省的权威性也将遭到动摇。

    眼下大事还未可称成功,这种核心的分歧最好还是能够关起门来解决,不可宣扬到人尽皆知。

    狄仁杰抛出的讯息,顿时又在场中引起一片议论声。目前所透露,已经显示出这必是一场政变无疑。

    刚刚被政事堂点名维持局面的宰相杨再思这会儿也快步上前,大声对狄仁杰说道:“诸公等急公尚义,迎皇嗣回归人间,实乃社稷柱石、国之雄佐!我等在朝诸士谨然受命,于此恭候皇嗣驾临!”

    杨再思虽然也不是什么强势宰相,但既然位列政事堂,总有自己的立场与诉求。眼下圣皇与皇嗣都还没有公开露面,他们政事堂权威自然得到空前的加强。他这里突然开口,也是避免狄仁杰透露出更多内情。

    但如今的政事堂诸宰相权威本就不足,无论是豆卢钦望还是杨再思,那都是朝野闻名的老油子。往常混一混也就罢了,眼下却是如此惊天大事,怎么能这么简单就糊弄过去。

    所以杨再思刚刚说完,刚刚转任尚方少监的老斗士张柬之便走出人群,大声喝问道:“皇嗣南来,究竟是奉圣皇所命,还是政事堂某公言?”

    这个问题,提出的比姚元崇此前几问更中核心,这场事变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性质?别大家乐呵呵在这里等着迎接皇嗣,却迎来了圣皇陛下的定乱禁军!

    杨再思对此自然无从回答,他到现在还懵着呢。

    狄仁杰也静看朝士喧闹声越来越大,自觉到了一定火候,他才开口道:“夜中传令,唯以简约,实难繁言详述。诸君所疑,眼下不便盛论,可举能孚众望几公,与我入政事堂共论!”

    听到狄仁杰此言,朝士们才安静下来,认可了狄仁杰这一提议,并开始各自举荐人选。

    狄仁杰自知若豆卢钦望一意孤行,他在政事堂穷争也没有意义,所以才作此折中之想,回到凤阁将话语权进行下放,希望能够通过朝士们的声音,让豆卢钦望认识到他想要把持南省与代王针锋相对的想法并不现实,从而尽快解决掉梁王武三思,使事态回归正轨。

    当狄仁杰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姚元崇也一把拉过一脸忐忑的王方庆,低声严肃道:“代王殿下此番以命犯险,奋起卫道,尤需羽翼为援。左丞若再错失此节,则我等代王故佐将再无立朝之席!”

    王方庆听到这话,心中也是悚然一惊,接着便连连点头,且将心中诸多杂念情绪按捺下来,决定代表代王一系作强硬发声,在朝臣们还在议论推举的时候,已经阔行至狄仁杰身侧,大声道:“方庆愿与狄公同往,并举司礼卿欧公同行!”

    狄仁杰闻言后便点点头,现在是要协商解决问题,需要各方都达成一个共识。代王控势北衙之后,当然有资格让他的人入场发声,否则无论达成什么样的共识,代王都可拒不承认。

    朝士们经过一番喧扰,最终选出七人,这其中单单跟代王关系密切的便有三人,分别是欧阳通、王方庆与麟台少监郑融。其他四人则分别是司卫少卿、观国公杨嘉本,司属卿武重规,司府卿韦巨源以及宰相杜景俭。

    看到这样一个结果,狄仁杰嘴角不免又泛起苦笑。他当然也明白这种政变上计就是决于中枢核心之内,一旦话语权再作扩散,势必会带来更多不可控的因素,现在的他,已经陷入了一个用更多错误去修补前错的怪圈。

    像是现在选出的这几个人,单从官职来看,除了文昌左丞王方庆是循代王之势在选之外。余者几人,包括狄仁杰在内,统统是寺监出身,三省六部政务要员几乎无一在选。包括宰相杜景俭,其更为时流所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