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712 北门空虚,无人可用(第2/3页)  冠冕唐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行台。李旦对河曲胡情虽然不甚了解,但所见行台几番措辞严厉的请求朝廷将慕容忠交给行台制裁,也能猜想到雍王对于慕容忠此番入朝的恼恨。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朝廷施加庇护,慕容忠一旦落在行台手中,可能就是一个必死的下场。唯有托庇于朝廷,才有活命的可能。
    虽然李旦也注意到朝堂诸公c特别是历任宰相对慕容忠的评价都不算高,但北门值宿对能力的要求本就在其次。武家诸王才器猥下,照样也帮助皇太后把控北门十数年之久。倒是才情c时誉都颇崇高的雍王因幸染指北门,顿时便让武周朝局翻了车。
    对李旦而言,将慕容忠授给北门军职,还有一桩好处。那就是可以凭着慕容忠吐谷浑王的身份,招引一批吐谷浑遗民健力进入北衙宿卫体系中来。
    高宗天皇创建左右羽林军,虽以原本的左右屯营为基础,但普通营士广有高句丽遗民等充任。包括前左羽林大将军麹崇裕,其人出身高昌王世系,身后也有着相当一批西州胡部以供差用。
    以胡将任职北衙,不仅仅只是贪求这些胡将身份特殊c避免北衙与南衙勾连成势,这种任命本身就是君王控御诸胡人力的一种手段方式。
    高句丽覆亡以来,遗民大量迁居国中,其中相当一部分健力就在事北衙,以高氏c泉氏为首的其国旧贵与雍王相交甚深c利益纠缠。
    李旦要重组北衙军事,自然也不会忽略这一隐患。可如今北衙本就军事半废,若再贸然清除高句丽c高昌等诸胡酋部曲,那就等于直接废了北衙武功。
    且这当中多有长上北衙十数年久的兵长,对宫门防禁及宿卫流程也都精熟,一旦踢出宿卫体系,除非赶尽杀绝,否则难免宫禁详情播泄市井之间。
    面对这样的情况,引入另一股人事力量进入北衙军事体系以作平衡c互相制约,才是最妥当的方式。本来分散于都畿之间的雍秦遗民乃是当然之选,可如今雍王独大于关内,又有故衣社以笼络雍秦故人,也让李旦不敢大批招募雍秦迁民。
    基于这些盘算,慕容忠及其所部吐谷浑遗民便成了为数不多的一个选择。
    慕容忠入朝的时候,李旦已经有了这样的想法,但当时并不具备实施的条件,所以便将此事按捺于怀。借着行台与朝廷紧张的对峙氛围,他授意薛稷对慕容忠加以庇护。
    之后一段时间里,对慕容忠的冷落乃至于刻意淡化其人存在,也是对慕容忠的考验。让慕容忠受尽人情冷暖c势力逼迫,顺便看一看其人在都畿官场究竟有多深刻的联系,等到其人穷困至极,李旦再以救世主姿态出面,授给显职要任,不患不能收其忠心。
    雍王捐财入宫,让李旦有了重整北衙的物资基础,此前他已经授意北门增设两厩c为扩大人马规模而作准备。只待朝中追奖事宜告一段落,便要将此事正式提上日程。
    可他心里存着熬鹰训犬的打算,还未及有进一步的动作,这鹰犬竟然先一步崩溃了,直接影响到李旦重整北衙的计划,心中怎么能不震怒!
    北衙诸种构想,关乎自身安危,李旦不欲外朝朝士知晓并干涉太多,先着令诸直殿学士退出殿外,才又拿着慕容忠那一份罪表说道:“此章奏由何司递献?”
    “此表先经宗正寺c鸿胪寺并光禄寺批署c递送门下,门下整集之后递入政事堂。臣自觉事涉广泛,未敢批给门下省抄发及下。”
    政事堂乃朝廷中枢所在,所处理俱军国大事,如果不是慕容忠身份特殊,章奏转入门下省的时候,可能就会由门下省批阅抄发c分付有司执行了。
    李旦听到这话,心中暗道庆幸,而后沉吟道:“慕容忠擅进此奏,当中或有妖异曲隐。其人身份不俗,未可轻易裁断,即刻追问所转诸司,收回各所录备,敕令不出,不得轻论此事!”
    尽管慕容忠这一举动搞得李旦很恼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