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朱允文,朱允炆!(第2/3页)  日月永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说,自从“自己”患病之后,这两个御医就住在这。

    看来圣眷很隆啊。

    两位御医先后诊脉,随后两人低声交流几句后,道:“太孙妃可放心,太孙脉象平稳,中气充足,贵体无恙已,前日昏厥,想必是过于操劳国事,日批夜览,又兼急火攻心方致,太孙只需注意休息,平心养气即可。”

    操劳国事?

    皇帝还在,哪里轮得上太孙批阅奏折?

    历朝历代也不可能啊。

    只听过皇帝出宫,太子监国的,从没有皇帝在京,朝政就交付太子的。

    这只能说明,皇帝老子的龙体,撑不住了!

    朱允文猛的睁开双眼,翻身下了床。

    刚还再想远处桌子上成堆的折子是什么玩意,现在想来,是全国呈递的奏事题本了。

    随手抄起一本,兵部的奏本。

    打开,“臣兵部左侍郎齐泰伏问圣躬金安。”

    齐泰!

    朱允文心里一颤,这个名字,好熟悉啊,就是一时半会没想起来。

    往下看,“臣于大同,闻晋王薨,大惊失色,晋王恭孝,宽仁和善,于诸王中最是谦逊,就藩太原,镇守边防,屡次破蒙古于塞北,文武并济,为天下臣民所敬仰。

    晋王本当吉人天相,春秋盛年竟遭此灾厄,臣心悲切,想陛下此时更是哀痛,臣伏请陛下节哀,为苍生亿万黎民念,万要保重龙体,且太孙年幼,尚需陛下耳提面命,时时教诲。

    臣奉皇命,于洪武三十年七月离京巡查漠南并一十三省军户卫所置办事宜,于洪武三十一年五月十四日回京,此行令臣叹为观止,为陛下之英明神武而心神折服。

    洪武二十五年,军中裁汰老兵五万三千六百有余,以军户身份各归其乡,成立卫所,又编北地之民数十万,于山西、顺天、辽东等地设立卫所六百有四。

    臣观卫所之制,实乃百世之功,平日操戈习马,习武强身,皆健儿也,如此农忙为民,战时为兵,朝夕之间,可得百万骁卒。着甲执戈,不逊京营。

    此番巡视,除了卫所之余,臣也看了北地边防重镇军务,仰赖皇上天威征讨之功,逆元余孽已是苟延残喘,兼之内耗严重,边防数十年之内料无兵事,陛下可宽心。

    且边防之兵,军容鼎盛,火器精良,臣巡阅北地,自甘肃至辽东,有九大塞王镇守,合计兵员二十一万人,兼漠南卫所兵十六万,兵员齐整,无空饷之事。

    九大塞王之中,以燕王、宁王之兵最是精良,宁王控弦八万,战车六千,俱精悍兵勇。

    燕王兵虽少,四万人马却皆为百战精锐,北地九镇,属燕王卫最是善战,且燕王知兵事,犹善军略,于蒙古诸部多有交手,百战百胜,塞王之中威望最隆。

    且燕王爱兵如子,屡施恩惠,军中兵士皆视燕王如父,唯命是从,悍不惧死,让臣惊叹。

    兵部左侍郎齐泰,洪武三十一年五月十五日于京师宅邸。”

    洪武!

    朱元璋!

    齐泰!

    朱允文一瞬间全明白了,明白了自己的身份,明白了这个时代,更明白了自己将要面临的是一个如何恢弘的大世!

    自己,竟然成了明惠宗,建文皇帝朱允炆!

    那个废物到极点的,占据大义兼百万大军,仍被自己叔叔夺了江山的朱允炆!

    这,这可真是让朱允文又惊且喜啊。

    “太孙?太孙?”

    身旁,太孙妃马恩慧看到朱允文脸色突变,吓了一跳,忙伸手扯住朱允文袖子,连声呼喊。

    朱允文这才回神,脸上回归平静,“无妨。”

    朱允文也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自己此时的心情,前世老抱怨自己官微权小,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