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62章:齐家才能治国(第2/3页)  春秋大领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直在收拢野人,基本上是当成笑话在听,跟着自己的主人取笑吕武的饥不择食。    现在,尝试归附阴氏却是成了他们的最佳选择,甚至是渴望。    对于有理想和有抱负的人来说,成为野人一点前途都不会有。    有智慧的人,谁不知道一旦成为野人,不但自己这一代完了,子孙后代也必将被拖累呢。    当然,前提是他们有机会留下后代。    有人来投靠和归附?    吕武并不是来者不拒。    倒不是因为有接近五十万口众让他飘了。    一些受到各贵族通缉的人,收了会与那些贵族产生矛盾。    除非是来投靠的人有足够大的才能,要不为什么要收?    干过作奸犯科的人也不能收,不然就是在增加对治下管理的难度。    要怎么来区分谁有没有作奸犯科?    没什么复杂的。    肯定是让同行的人进行指认啊!    这叫,凡走过必留下痕迹。    人干了什么,没目击者也就罢了,有第二人肯定是瞒不过的。    结果是吕武这一支队伍边走边收留或清剿,来到“原”地之后,队伍的人数增加了近万。    只是增加接近一万人,还是因为吕武没功夫进行详细清剿。    “原”地以前是属于“阳”地的一部分,后来被进行切割才诞生了“原”地。    “阳”本来是一个占地很大的区域,除开切割出去“原”地之外,还有十来个有名字的封地,包括单公姬朝的“单”国也是“阳”曾经的一部分。    因为是内战获得的封地,老范家攻打“原”地时也凶猛了一些,属于栾氏的体系遭到全面的破坏,没人来迎接吕武的到来。    吕武进入“原”地后,看到的是战争过后的满目疮痍。    很多小型定居点的“邦”被烧成了废墟,一些规模大一些的“邑”则是布满了残垣断壁,作为“城”的“原”城墙有着多处豁口,并且城池里面有着太多燃烧过的痕迹。    吕武说道:“坪,你之当务之急便是劝归在外之人,清理、修葺安生之所,梳理耕作之田,恢复农桑。”    安排来“原”地坐镇的就是茅坪。    对此,茅坪感到了极度的振奋,发誓一定会为阴氏好好管理“原”地,不负吕武的重托。    而实际上,吕武知道茅坪是一个说比做更厉害的人,选择茅坪坐镇“原”地的原因也是因为真的很能说,有利于可以跟周边贵族处好关系。    飞地啊。    真的需要一个善舞长袖的人过来。    埋头干事的家臣反而不合适。    茅坪的副手叫安生。    这人在七年前开始为阴氏效劳,不怎么能说会道,是个埋头干事的人,对农桑相关比较拿手。    实际上,吕武现在能用的人手并不少算。    尤其是他成了晋国的“卿”之后,来投效的人越来越多。    他也不管这些人为什么而来,只看有没有才能,先后收纳了一批,却不是全部委任为家臣,大部分是作为门客。    现在当然已经出现门客制度。    只不过,贵族实际上不怎么喜欢吃白饭的人,收留谁为门客的原因只有一个。    觉得哪个人对自己有用,又暂时无法进行安置,先养着再说。    门客与家臣的区别在于,门客想走随时都能走。    现在养门客,真的不是出于需要一大帮人来帮自己鼓吹(养望),也不是需要特别的手艺,比如鸡鸣狗盗之辈。    有些贵族吸纳门客只有一个出发点,也就是养一帮临时工的刺客。    晋国大批收纳门客的贵族几乎没有,倒是其余列国的贵族出现了大肆收纳门客的风潮,其中以楚国最甚,齐国次之。    楚国的贵族大肆收纳门客只有一个用意,用来进行打架斗殴。    齐国的贵族收纳门客是君王带的头。    齐君吕环是一个一言难尽的人。    他喜欢手艺人,尤其钟爱猛士。    关键在于,他从来不会真正地去重视手艺人以及猛士,只是拿来取乐。    “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