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73章:列国之君多智障(第2/3页)  春秋大领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国力受损,举国上下也因为内乱丧失了一些信心。    齐国第一个悖盟,又明确要跟秦楚勾搭?    揍啊!    不揍是真的要让齐国上房揭瓦了!    阴氏负责跟齐国的邦交,作为主力去征讨非常合情合理。    国君看向了智罃,问道:“伐郑缺下军、新军能胜否?”    智罃思考了一番,给出答案,道:“必胜!”    国君又看向韩厥,问道:“此时伐齐,允否?”    韩厥没有立刻回答,陷入了长久的思考。    齐国是一流强国来着。    晋国只是出动下军和新军,够不够?    另外,下军有阴氏和范氏,不用有什么兵力不足或不善战的担忧;新军却是有一个解氏,能依靠魏氏一家撑起来吗?    韩厥的视线停在解朔身上。    慢慢的,包括国君在内,甚至是必须在场记录的史官,目光全部集中在解朔的身上。    解朔被众人看得压力山大。    如果能选的话?    他压根就不想去征讨齐国,更愿意参与捏郑国这个软柿子。    当然,说郑国是软柿子只是相对时机而言。    郑国入侵宋国打了小半年,哪怕一胜再胜也将感到疲惫,别说他们才刚撤军。    了解这个时代的军事,会知道一支军队进行撤军,回国后肯定是得到解散。    现在的士兵都是贵族的私有物,撤兵并解散等于完成年份内的纳赋额度。    一旦再次被征召,贵族就算愿意响应,他们却是要担负起“士”的所有耗费。    简单的说,“士”交血税也是有份额的。    他们在份额内的纳赋什么都要自己准备。    非份额的纳赋则是吃、喝、用全部需要自己的封主来付出。    晋国的贵族刚刚肥了一波都不太乐意出战。    而这种情况不会只出现在晋国贵族身上。    晋国好歹是个军果主义国家,贵族必须进行纳赋,要不得到的惩罚后果很严重,参与纳赋也等于是抓住上进渠道,能撑得住就不会选择放弃。    郑国是个怎么样的赏罚制度?    完成纳赋额度的贵族,愿意自掏腰包来跟晋军展开血拼吗?    解朔张了张嘴,到最后一句话都没说出来。    国君将视线转到吕武身上,行礼道:“拜托下军将了。”    吕武回礼。    那么,由吕武统率下军和新军征讨齐国的事情,只差一个派人去宣战的程序。    宣战需要国君给出国书。    派去宣战的人则是吕武来选。    他选中的人是葛存。    当作为鲁国人的葛存得知自己要去对齐国代表晋国宣战,兴奋得满脸涨红又紧握拳头。    鲁国人太不容易了!    他们被齐国欺负了几十年,只要是个鲁国人,谁不想对齐国耀武扬威一把?    得到国君和智罃的允许后,吕武带着下军和新军重新北上。    从宋国去齐国能选的路很多。    可以径直向东北方向行军,穿过鲁国再抵达齐国的疆域。    能够借道曹国和卫国,选择从从西向东展开入侵。    吕武选的是后面那条路。    他们出征在外,不可能一次性就将所需的辎重带上,必然是时不时就要进行补充。    攻打齐国需要耗费多少时间才能让齐君吕环屈服,谁也拿捏不准。    吕武需要跟卫国进行沟通,让卫国答应保证攻齐晋军的粮道安全,甚至可能需要向卫国采购粮食。    “将,我师使卫,言卫君必是亡国之君,噩其君,惹其怒,卫君安从?”赵武是下军尉,肯定也在下军服役。    师旷出使卫国的事情?    吕武已经知道了。    事情办得怎么样,不作评价。    反正是,卫国已经走向了悖离晋国的方向。    吕武见过卫君卫衎,印象中是一个挺操蛋的人。    他没那个功夫去解决卫君卫衎,要找的人是卫国执政孙林父。    大军一直北上,抵达曹国的时候,不免要听曹国的一种贵族哭诉卫君卫衎的无耻。    话说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