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38章:一系列连锁反应(第2/3页)  春秋大领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贿赂一下周天子。    连周天子都那样,各国贵族对待自家的国君也就有样学样,偏偏屡屡能够达成目标。    国君问赵武,道:“此后,嬴武更为温氏,仍为赵氏?”    目前的“氏”不是某块地的由来,便是子孙以某祖先担任过的官职为氏。    现在的情况是“赵”地变成吕武的封地,搬家后的赵武主要经营“温”地,按照习俗前缀可改可不改。    赵武答道:“请君上允我更‘温’为‘赵’。”    某个地方叫什么名字当然不是一成不变,主人家愿意为前提,再得到相关的允许,封地的名字是能更改的。    国君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自是可也。望不负乃祖,妥善经营自家。”    那么,晋国以后就没有“温”这个地方,更名为“赵”了。    吕武拿到手的土地名字可改可不改,愿意继续保留“赵”的这个名字,以后别出一个儿子就会有一家赵氏的小宗。    在接下来,国君与吕武、赵武聊了不少。    说是与两人交流,国君只是跟赵武闲谈几句就没什么好聊的。    国君更多的精力放在吕武这边。    他跟吕武谈的话题是西征见闻,询问阴氏未来要不要继续对秦国展开报复,又问了一些吕武对晋国国际形势的看法。    秦国这一次被折腾得不轻,不敢说是秦国整段历史中的最虚弱时刻,失去那么多的兵力以及劳动力,再加上核心区域遭到那么大破坏,放任着让秦国喘过气来,吕武怕某天自己会没了子孙后代。    继续攻打秦国这么件事情,吕武肯定是会可劲地往死里折腾秦国,没机会也要创造机会。    国君感概地说:“秦公子刺杀于阴卿,阴氏行诸事皆可,寡人亦可讨之,轻易不可大战。”    意思就是,阴氏对秦国做什么是阴氏的事,晋国同样需要有所表示,只是不能以国家层面对秦国太狠,要不国际上交代不过去。    这个是受到当下国际规则的限制,能够一再对某个国家开战,国家的体量以及人口达到一定程度,灭国之战是不允许发生的。    另外,国君这是在鼓励阴氏跟秦国过不去,不希望阴氏跟晋国内部的哪个家族爆发太大的矛盾。    吕武就说道:“阴氏新晋,岂敢冒犯诸家。我可避之,若有人不允阴氏清静,又将如何?”    国君皱眉,需要想一想吕武暗示的是哪几家要跟阴氏过不去。    国君说道:“齐、鲁、卫复又归晋,宋不可再战屈服于楚。楚其势劲也,我无以应对。”    不用“寡人”,用“我”讲的就是国家。    这不,近期又有那么多家族在置换封地,晋国至少两年内动弹不得。    面对楚国的咄咄逼人之势,晋国明显无力应对,再爆发内部矛盾不止是失去霸权那么简单了。    吕武突然感觉有点不好,问道:“吴国求援,元戎应允,明岁何‘军’南下?”    国君答道:“元戎尚在思量。”    晋国当然不可能再去跟楚国硬刚,只是军队一旦南下面对楚军逼上来,并不是晋军想不打就能不打的。    中原霸主被南方霸主逼成这样,说明上一次晋国的内乱很伤,并且不是硬实力受损那么简单,各个家族的相处关系也出现了极大的问题。    国君有一定的责任,更多的锅需要元戎智罃来背。    毕竟,晋国的元戎不但是军队的元帅,还是总揽国政的执政,没有处理好内部不是智罃背锅,又该谁来承担责任?    吕武猜测国君肯定后悔让智罃担任元戎了。    在成为元戎之前,智罃提出了“疲楚之策”,话倒是讲得头头是道,真的担任元戎却可劲想扒拉东西到老智家,看不出对国家的尽职尽责。    只是吧,国君除非得到大多数“卿”的支持,不然更换元戎会成为一种奢望。    吕武离开宫城。    赵武因为是“阍卫”的关系,大多数时间需要待在宫城。    回到家的吕武将家臣召唤过来,公布更换封地的事情已经得到国君的允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