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86章 黄道婆计划(第2/3页)  新顺1730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算派人去,也无人可派。朝廷能掌握的,都是有官身的,有官身的,怎么可能会这些贱业?

    对纺织,其实刘钰也一窍不通。甚至他在威海收的那些孤儿,学的都是基础知识和理论,刚刚开始在机械和铸造行业开始实习而已。

    他也就听说过飞梭、珍妮机这些东西,也知道珍妮机纺的纱并不适合大顺的棉布生产,要逐步改进一直到走锭精纺机出现后,才算真正可以达成工业生产。

    要说此时大顺的技术落后?确实有些已经落后的,比如机械加工和钟表精加工之类,这些是肉眼可见的。

    而很多东西,又是此时看起来没什么用,量变积累而达质变的。

    这些量变积累达质变的,可能是一套全新的产业链,比如玻璃、制碱等这种线性产业链,最终达成了化学上的突破。

    他知道的有玻璃,不知道的肯定还有诸多其余的行业。

    正是因为这种“肉眼还看不出的差距”,使得刘钰没法复制当年的“留美儿童”的手段:蒸汽机、电报、铁路、化学这些东西,那时候真的是肉眼可见的差距,学就是了。

    现在去学,时间也确实尴尬。

    英国的纺织业距离平地起飞还差五六十年。

    可是现在,技术真的不如大顺;三四十年、五六十年后的起飞,效率一下子反超,但这绝不是一条平滑的上升直线,而更像是前一秒还在平地,下一秒就直接飞升了。

    理论上,英国是飞梭导致了棉纱需求增加,诱出了珍妮机,然后改进最终走到了走锭精纺机。

    路是这么一条路,可刘钰很清楚不能刻舟求剑,因为这条路在大顺走不通。在珍妮机那一步就会直接卡死,那破玩意纺出的纱,在大顺只会亏本。

    所以唯一用抄的就是走锭精纺机,但这东西此时又真的没有。

    朝廷那边,和法国的关系比较好,之前和法国密约中,已经派出了第一批前往欧洲的学徒,不过主要集中在军事、造船等行业。

    田平要去英国,刘钰所能想到的就是纺织业。

    现在,技术肯定是不如大顺的,但是思路是不是可以借鉴呢?

    既是术业有专攻,应该派点专业人士去看看。

    “田兄,我是这样想的。一国之大,无非衣食住行为基础,然后才有绘画诗歌军舰大炮。这军舰大炮,我觉得没什么可学的了。反倒是衣食住行这方面要多看看、多学学。”

    “所以想到了黄道婆之事。既如此,我倒有个黄道婆计划。我出些资本,再找一些人只做你的随从,到了那边后,投资一些纺织作坊,不图赚钱,就图偷师。”

    “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孔子尚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但总能学到一些东西。这也是一样。”

    “再者,西洋呢绒,用的是羊毛。如今朝廷控制了蒙古、西域,若是能在那里开办一些呢绒作坊,亦能加深对那里的控制。如此,将来若真成事,田兄不也大功一件?”

    田平一听这个,顿时来了精神。刘钰也知道田平在乎什么,在乎的是功绩,他自是抛出了一个功绩作为诱惑。

    田平来找刘钰,一则真的是出于朋友之义来告诉刘钰这个“好消息”,他知道刘钰对于在西洋驻派使节的事很在意,这算是知情人士透露已经敲定。

    于私,也正希望在那里能再立功勋,等到回来后提拔一级,升上一升的。

    他又没有前后眼,自不知道英国才是西洋诸国中潜力最大的那一个,也不知道自己将来说不定是朝中对英交涉的第一人,“挟洋自重”、英夷越强,他将来的地位也就水涨船高,至少超越此时看似更重要的瑞典、葡萄牙,绝无问题。

    此时真要想干出些功绩,就得走邪道歪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