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44章 暂苦诸君十年(第2/3页)  新顺1730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剩余的三分之二,分十年还清,就等于为长州藩续了十年的命。

    而且十年之内偿还200万两白银很难,可按照大顺自己定的价,一倭石米,折合白银三两,一年平均下来也就是十万石左右的大米,和参觐交代的花费多一些,但挤一挤完全可以挤出来。

    却不想李欗摇头道:“十年还清,这期间的利息那就不能不算了。若是天朝自己统治长州,不收利息,是为仁政。你等自己还钱,十年还清,利息就不得不算啊。我也把利息给你少折算一些,先给33万石米。日后十年,本息共计100万石。”

    “再一个,这是赎人,这欠条可不是你一家来写。诸多武士,都是有名有姓的。就按照各家的俸禄封地石高,均摊这个赎价,所有人都得打个总欠条。”

    琢磨着先收一百万两,也还不错。就算半数金银,剩下的都是大米,这军粮不但够了,而且还大有富裕。将来低价卖给贸易公司,叫他们折钱运走就是。

    至于说让所有被俘、或者在萩城被困的武士,联名打欠条,实际上也是在保长州藩。

    长州的债,长州还。幕府的债,幕府还。

    真要是长州等西南诸藩将来有朝一日取代了幕府,要么认了幕府的欠账,要么打赢大顺就不还钱了;反过来其实也一样。

    这是所有武士欠的债,武士又不事生产,总得有地剥削才能还钱。所以幕府就不得承认长州藩的地位,至少长州藩的封地是不能减少的。

    李欗又道:“古人云,君子焉用质?但你既战败,幕府岂不治你之罪?届时你不再是长州藩主,这账我去管谁要去?赎买武士的花费,也自该是武士家里自己凑出来。本朝仁义为本,也不忍放任你们去盘剥百姓还账,对?”

    毛利宗广心想这是极好的。

    这笔钱得是毛利氏欠的、得是武士们欠的。可不能是长州藩欠的。

    毛利氏欠的,毛利氏还,毛利氏想还,大顺就得保毛利氏为长州藩之主;若是长州藩欠的,换个长州藩主一样得还,这可未必就是毛利氏了。

    债主总是会保护欠债的。

    于是谄笑道:“以中华武力之盛,这萩城贵军还不是想来便来、想走便走?便有欠账之心,亦无不还之力。日本国自有国情在此,与中华郡县殊途。毛利氏之债,自是毛利氏还;诸武士之债,也自是诸武士还。”

    李欗心想你倒是打得好算盘,皱眉做出一副为难的样子,晾了毛利宗广半天,这才道:“此事……却有两个难处。”

    “一则朝廷给我等的命令,是占据萩城。我羡春秋故事,私自放人,朝中未必肯。是故,就算如此,也得留下一部分人为质。日后若是朝廷以为,私放乃大错,亦好有个交代。”

    “二则天朝行仁义之事,乃仁义之师。日后你却多收税赋,以偿还赎买之名,这倒有损天朝仁义之名。”

    “这样,就以十年为限。你可派人传告百姓,天朝仁义之师,乃命尔等十年之后减赋三成,此皆天朝之仁也。”

    “只此二条,若不从,此事再也休谈!”

    大顺有句俗话,叫既当又立,李欗现在所说的条件,就是既当又立的风格。

    他又不是不食五谷之辈,焉能不知金银稻米皆取自百姓?

    毛利宗广心道这第一个条件,听起来也算合理。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扣押一部分人作为人质,只要将来还能释放,那就没什么问题。

    但第二个条件,就有些难受。

    十年之后,减赋三成。

    作为藩主,最怕的就是百姓有了盼头。

    一旦小百姓有了盼头,就会生出希望。

    若是将来希望破灭,还不如一开始就不给一丁点的希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