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七四章 看破(第2/3页)  新顺1730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样一个记录。    和歌山的一户豪农,名为大田才藏。此豪农登记在册的土地,有两町五反,一町大约是十公亩,大约15市亩。换大顺标准,他家一共大约40亩土地。    他的弟弟没有娶亲,作为家人依附哥哥生活,实际上也就类似于奴仆。但兄友弟恭,既是亲兄弟,还是要给买身衣裳穿的,不能光着腚。    家里一个老婆、两个孩子,还有五个仆从依附他生活,算是他的长工。    此人重视水利、知道买肥料肥田,精耕细作,两季种植折算在一起,水田亩产在450斤左右,旱田在250斤上下。    登记在册的土地,按照石高算,是45石,换言之他要在收获的时候,缴纳22石左右的赋税。    但是此人比较聪明能干,又搞一年两季,种一些小麦、荞麦。    合计一年收入大米、小麦、荞麦等一共90石。扣除22石的贡赋,实际剩下大约65石。    按当年的物价,把这些收入全换成钱,大约是1500戋。    1戋大约是4克白银,也就是一年全家收入6000克白银,折算之后大约是12两大顺库银。    自己一家人吃喝拉撒、工具损耗修理、家人一年过年做一身衣裳。    每天要给雇佣的长工每人每天约莫0.3戋的白银,也就是平均一人一天1.2克白银的工资。    麦子价格比稻米便宜,大约是100克白银一石,倭石大约在200斤到300斤之间,很难确定。    换言之,长工干一年能买大约700斤左右的小麦、或者350斤左右的稻米,估计应该是管吃,否则好像发的这点钱不够吃。    一个月的工资是大约30克白银,大约折合是一钱银子……大约是武林外传故事里同福客栈伙计工资的一半。    不谈故事谈历史,人工成本是大顺的大约二分之一、荷兰的八分之一到十二分之一。    日本三十年前的粮价,也确实低的吓人,要是现在还这么低,大顺这群海商搞粮食贸易都能发财。    不过德川吉宗上台之后,最大的改革方向就是稳定米价,防止米贱伤农、伤士,如今米价已经没有这么便宜了。    最后总计下来,一年实际盈余在5戋左右,也就是全家五人、再加上五个仆从,忙活一年,最后剩下20克白银。    他家吃的比较好。因为大米价格比较贵,所以卖了大米买小米、谷子、大麦等,还是可以保证全家吃饱的。    就算现在经过德川吉宗的改革,米价上去了,估摸一年也就能剩个一两银子。    这还是可以载入史册、至少在纪闻录上留下名字的豪农。作为豪农,一年净收入连一钱银子都不到。当然,这里面是走账的,可能不走账的、不纳税的土地也有一些,实际收入或许更高一些。    但刘钰开口就是“一户一年一两银子的移民税”,阿部正福自然认为这是扯淡,真要这么收,百姓非得揭竿而起不可:凭啥收我们的税,去移别的民啊?再说收这么多,就算不吃不喝也交不起啊。    既然移民是扯淡的玩笑,那么用丁口税来控制人口,这就是个很好的办法。    商鞅反其道而行之,通过征税强迫分家;日本若能用得好,也能通过征税控制人口。    阿部正福暗自点头称是,心道大国之人,果然有些手段。如此一来,三十年后,日本的人口就会降到一个稳定的程度。    也就是刘钰所言的“人口论四凶”不会闹腾的“合天理”的人口。    这话在大顺说,必是要被打死;但在日本这种有扔老人上山饿死传统的地方,还是很容易被接受的。    幕府的税,是按地不按人的,这样税收一点不会少。    武士本身也是食禄阶层,幕府的军事力量也不会减少。    百姓数量少了,土地不零碎化,继承之后,努力耕作,还能剩下个几十克白银。若是遇到灾荒年,也可渡日,不用将土地抵押给豪商豪民,从而可以确保小农的稳定。    再加上多余的百姓,在大顺强迫日本开埠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