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四八章 理想国(第2/3页)  新顺1730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进不许出。    因为官员不想担责任,你说你后悔了、不信了,但万一是假的的?万一回去后继续传教呢?    我做个好人,放你回来,不过举手之劳。但结果你假意改信,日后悔过,悄悄传教,朝廷是要问责的。    朝廷禁教可是紫禁城里传出的命令,这可不是小事,当年海关那群人那么爱钱,可也没人敢把战马兵书往日本运,哪些事可以通融、哪些事不能通融,各个心里都有一本护官符。    这好人,不做也罢。    倒也有好官直接去了广州,向广东节度使说清楚这件事。    但广东节度使只回了一句《论语》里的话。    曰:伯夷、叔齐何人也?    曰:古之贤人也。    曰:怨乎?    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此事,遂罢。    如今混乱的澳门,已经完全失控了。    这种地方,最适合这种私下的交易,也最适合在这里募集人手去当雇佣兵。    而且,澳门与荷兰之间恩怨颇多,这里也是荷兰人毫无势力的地方,巴达维亚的华人起义者选择在这里接头,既是为了防备朝廷,也是为了防备荷兰。    很快,法扎克莱就在约定的一家旅馆中,和那名希望见面的华人见了面。    见面之初,法扎克莱很仔细地打量了一下这个华人起义者的联络官。    年纪不大,也就二十七八岁。    脸色黝黑,显然是在热带生活过。    个子不算高大,但很健壮,和奴工那种瘦弱的干壮不太一样,而是营养相对充足的那种壮实。    第一眼看过去,法扎克莱心里判断,这个人应该是巴达维亚那群华人起义者中的核心人物。    不是那些被迫起义的奴工,而更像是想要趁乱而成大事的那种市井游侠。    法扎克莱研究过中国的历史,知道汉高祖的事,也向来知道华人在南洋颇多野心家。    鸠占鹊巢谋位的、举事起义夺船当海盗的、在小国当将军的、包税自立割据一方的,这种华人在南洋很多。    法扎克莱总结过这种人:有野心、有能力、桀骜不驯、反叛、不服朝廷,也不服任何人。    就像是当年的郑芝龙,弱小的时候可以给荷兰人做事,一旦做大就反咬一口。    但,这个坏处,与东印度公司无关。    现在东南亚是荷兰的,而且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核心利益,这群起义者不可能推翻荷兰东印度公司,只有割据一方的可能。    不过,英国此时需要的,正是一个混乱的、荷兰无法垄断的东南亚。因为英国此时还没有能力把手伸到这里,进行完全的取代。    这群人,正是英国东印度公司需要的一股力量。    在大顺朝廷不下场的前提下,英国东印度公司认定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东南亚垄断的破解,是极大符合公司利益的。    亮明身份后,法扎克莱知道这个人自称王五,显然这是一个化名。应该是担心自己的亲属遭到报复,所以用了这么一个很明显的化名。    而法扎克莱也知道,华人起义的时候,很喜欢用化名。比如明末时候的起义者,很多人用的都是诨号和化名,以及在中国流行很广的那本鼓动“造反”的书里,那一百零八个造反的头目也都有化名。    这不难理解。    既知道了对方名号,法扎克莱也就直入主题。    “王先生,你们起义的目标是什么呢?”    化名王五的人便拿出了起义者的章程,以及那几本英国当年砍国王时候掘土派的小册子。    “我们希望在巴达维亚,建立一个更好的国家。我们要变革巴达维亚的土地制度,要取消那些徭役,要民众可以自由地耕种他们想要耕种的作物、将村社的土地打碎分给个人。”    “以及……我们希望效仿贵国的制度,我们听说过贵国的一些制度。”    简单的几句话,让法扎克莱更加确信了这件事的可行。    只此几句话,证明了这里面绝对没有大顺朝廷的力量,大顺朝廷虽然号召所谓的仁政,但却绝不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