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四十章 大军出征 万石军粮(第2/2页)  大流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甥的老师,自是不会推辞,并且很高兴,因为这也是进入淮军高层的捷径。
    “读书识字,不仅是明道理,更是要讲道理。真正的万人敌不是自己有多强,而是要让跟随你的部下都变得跟你一样强。”
    陆四对延宗寄予厚望,他有想过在全军推行识字运动,并将自己的简化字技能发挥一下,但这个运动苗头在他的旗牌队却遭到了失败。
    那些士兵你叫他们杀人放火,他们个个来劲,二话不说,个顶顶的争先恐后,但叫他们坐下来学认字,那真是比要他们命还难受。怎么说呢,反正被陆四挑中识字的那哨兵坐在屋里就跟便秘一样。
    这个问题肯定要解决,士兵识字也必须推广,但显然不是现在。
    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有很多,除了强制外就是激励,可以通过士兵晋升必须识字这一点来刺激士兵,或者在没有战事的时候专门搞一次大的运动,不求一次成功,只要十分之一甚至三十分之一的士兵能够成为“先识字”的那帮人,并且实打实的感受到识字的好处,全军推广识字不是什么难事。
    郑标过来了,这位新任大顺淮安府尹这几天可是忙的团团转,除了淮安府县治理体系的重新构架外,为淮军北征兵马筹措粮草也落在了这位郑府尹的肩上。
    如果淮军是在淮扬内线作战,粮食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毕竟淮军或实际,或名义已经建立了地方政权,跟从前明朝官府一样继续征粮便能解决粮食问题。
    但如果战线拉到徐州,乃至山东、河南,那粮食问题就是大问题了。首先粮道运输会拉的很长,单从后方运粮消耗极大。
    北上兵马将近三万人,算上大牲畜,一天需要粮食至少要达到八万斤,一个月就是240万斤,再算上途中消耗,也就是说保守估计,维持淮军北上一月粮食至少要有500万斤。
    500万斤折合成当下的石,就是四万多石。
    淮安这边因为府县衙门体系刚刚搭建,尚未能搞清楚有多少人口。扬州那边粗步弄出高邮州和泰州的人口,前者丁口是50余万,后者70余万。
    也就是说淮军一月所需要的粮食大概就是高邮一州能提供的正税额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