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六十八章 刀斧手何在!(谢盟主无泪懒虫)(第2/3页)  大流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的也要坑杀。
    因为,刘泽清部的军纪太坏,是四镇之中军纪最烂的兵马。
    他实在不想要这些烂透了的兵,哪怕他们成为清军之后很能打。
    这才有了吕梁山、祁家庙的两次杀俘。
    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制造问题的人,这也是有道理的。
    但随着淮军深入徐州腹地,北方山海关之役打响,陆四仔细想了想,觉得不能这样简单粗暴。
    如果对刘泽清部秉持“一个不留”原则,淮军遇到的抵抗就会增多,且激烈程度会不断加大,最终自身伤亡也会随之加大,实在是件不划算的事。
    没有哪个傻子在知道投降之后也会被杀,还傻乎乎的举双手喊着我降了的。
    不纳降刘泽清部肯定会影响到淮军对其他兵马的招降,有杀降的恶名在,谁敢跟淮军打交道。
    再者,这些明军现在没有降清,他们中有很多人在日后参加了“三藩之乱”反清,如张国柱。
    这说明在这些明军将领眼中,只要有足够的利益,他们是敢和辫子兵拼个你死我活,而不是一定要在脑后留根小辫子当汉奸的。
    如此,又何必将他们赶尽杀绝。
    搞不好,本来没有降清当汉奸念头的这帮人反而会被淮军逼得去降清。
    弄巧成拙也不是不可能。
    整编,成了陆四的当务之急。
    让人将刘泽清的尸首拖去掩埋后,陆四就让孙武进去接收清点刘泽清的家当。
    那几百万两金银可是他陆四北上和爱新觉罗争锋的底气,绝对不能有失。
    城中的董学礼在确认刘泽清部已经不复存在后,激动的赶紧让大顺委任的徐州防御使、原明朝进士武愫出城盛情邀请淮阴侯入城。
    是淮阴侯入城,而不是淮阴侯部入城。
    董学礼是真心感激淮军前来解围,之前求援时也暗示可以让出徐州,但是如果能将徐州控制在自己手中,对他这个大顺定南侯而言肯定也是好处多多。不到万不得已,董学礼是不愿让出徐州这座兵家兵争之地的。
    武愫这人同淮扬通会刘暴很相像,都是一心认为大顺新朝必然鼎立的前明官员,而且为官很清廉,上任之后就迅速招降了徐州所属州县,若不是刘泽清大举南下,恐怕海州一带也会被这个徐州防御招降成功。
    陆四是大顺的淮阴侯,自然不会屈尊去亲自迎接武愫,便让陈不平代他去和武愫接洽。
    可能武愫也觉得定南侯不请淮阴侯的兵马入城不妥,所以说话比较委婉。陈不平何等聪明之人,几句一听就晓得董学礼的心思,回来将情况与陆四说了。
    “你去告诉武愫,咱现在军务太忙,暂时就不进城和定南侯碰面了。”陆四现在也压根不想和董学礼那边做些假客套。
    陈不平去和武愫说了,武愫点了点头,迟疑了下将城中极度缺粮的事说了,请淮阴侯能够支援城中一些粮食。
    “这件事我知道,”
    陆四沉默片刻,徐州城不是极度缺粮,而是根本无粮以致以人为食了。淮军带来的粮食也不多,但陆四还是让陈不平往城中先送几百石粮食、两百头牲畜,另外派人快马向后方催粮。
    “这点粮食杯水车薪,你告诉武愫,既然刘泽清已死,就请定南侯打开城门放百姓出城,让百姓自寻活路。”
    徐州城内的居民大概有二十余人,几百石粮食供应董学礼的兵马都勉强,哪里能让供应全城的人。
    让城内居民出城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但起码能让这些百姓有个活下去的希望。再怎么说城外能找到的吃的肯定比城内要多,去投奔乡间的亲友也能撑下去。
    董学礼听进了陆四的意见开城放百姓出城,望着从各处城门出来拖家带口饿得不成人形的徐州居民,陆四长长叹了口气,叫陈不平再筹措一些粮食在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