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86章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第2/3页)  帝国吃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人类文明发展必须再从文明发展的源头重新开始研究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老祖宗的理论已经被曲解的面目全非,还有大量的典籍已经失落,只能不断的去挖老祖宗的坟墓,希望哪个有前瞻和献身精神的老祖宗把古老原始经文刻在了自己的棺材里面。

    易经如此,道德经同样如此,甚至还有许多珍藏在隐士手中从未有过任何记录的绝品手迹,都随着文明的发展湮灭在时光的长河之中。

    水轻柔的坚持,是因为她有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她心中还有道的追求。

    虽然她也知道虚无缥缈,虽然她也知道无迹可寻,但她从未放弃,因为她是一个正宗的道家门徒。

    强身健体,以武入道,这就是许多正宗道家门派的统一认知。

    哪怕在两千年之后,陈旭知道仍旧还有人在坚持。

    终南山、武当山、青城山上,那些隐士和道士,还在用古老的方式苦苦追寻,希望有一天能够勘破天道。

    而这种追求,只要华夏不灭,可能还会千年万年传承下去。

    这便是中华文明一直不曾断绝的最终原因。

    道,一直存留于华夏人的血脉之中,亘古长存,日久弥新!

    ……

    白华峰顶,有一块凸出赤裸的石。

    石之上有仙人足迹,名曰会仙峰。

    一位鹤发童颜身穿葛衣的老者正盘坐其上,面对东南方向闭目打坐,闻听海风之中隐隐传来的号角声蓦然睁眼,眼眸中淡淡的光华闪现,映入眼帘的是蔚蓝大海上两艘巨帆鼓荡而来的巨大海船,船帆上那一个巨大的秦字如同一条苍龙张牙舞爪随帆而动,似乎随时都想要挣脱船帆的束缚破空而去。

    老者脸色微动,屈指推算一番之后长叹一口气,起身很快就来到山顶一侧的一座庙宇之中。

    庙宇不算大,依山而建,一侧有两颗苍松,树枝刚劲虬结,树叶根根如同铁针一般在风中巍然不动,庙宇之中有一座祠殿,正宗供奉着一个仙风道骨的老者雕像,身穿葛衣脚踏芒鞋,目光深邃似洞悉天机。

    雕像前面摆放着一个恩师河上公的灵位和香炉,香炉中有几炷香正袅袅燃烧,祠殿之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檀香味道。

    “师兄有何吩咐?”

    看见老者进来,一个年约六旬的老道士赶紧从蒲团上站起来稽首行礼。

    “清河侯来了!”老者垂目捻须。

    “啊?!”老道士瞬间惊恐的脸孔扭曲,呆了半晌之后一把抓住老者的衣袖结结巴巴的说,“师兄救我……”

    “哼,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竟然轻信墨家之言自取其祸,事到如今惊恐又能如何?”老者冷哼一声。

    “师兄,是我错了,但错已铸下,看在同门的情分上,还请师兄救我一命!”老道士胡须眉毛都微微有些颤抖,看得出来的确惊恐无比。

    “唉,也罢,你先去山腰的仙人井暂避一时,如要救你,恐我不得清净也,去吧!没有门下弟子前来召唤,千万不要出来。”老者叹口气。

    “多谢师兄,我这便去!”老道士转身一溜烟儿便不见了踪影,跑的比兔子还快。

    “唉~”老者忍不住再次长叹一口气转身离开,很快白华峰上响起一阵悠扬的铜钟声,而听到这突如其来的钟声,整座岛上正隐藏在寺庙山洞祠殿等处打坐练气炼丹炼药的道士都诧异的睁眼或者停下手里的动作,站起来往山门处汇聚而去。

    而就在山上的铜钟响起的同时,两艘大船也正迅速靠近海岛,船头甲板上一个锦袍青年手持望远镜正扫描整座海岛。

    “夫君,看来安期生并非徒有虚名,肯定是已经知道您要停船上岛!”听着传来的钟声和看到许多道士都往山门处聚集,水轻柔站在陈旭上边惊讶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