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00章 熬到头了(第2/3页)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权主宰生杀的权力。此外百戏中有缘竿杂技,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爬杆,在竖立的长竿上表演各种险技。竿可以竖在地上;也可以立在额头上;还可以立在车上。

    待宣敕完毕,围观的百姓并未散去,这时赵昺才发现后头还有高潮,众人等的重头戏似乎正是爬金鸡杆。不过这对他来说也是个新鲜玩意,金鸡竿长五丈五尺,顶有鸡高四尺,黄金饰首衔绛幡长七尺,承以彩盘维以绛绳。他私下问了才知金鸡竿是指帝王颁赦免诏书时,设立金鸡于竿上,以示吉辰的一种仪式,而以此来代表“天鸡星”,其是古代星官之一,属于二十八宿,北方七宿的斗宿。

    此刻诸州进奏院各有递铺兵丁在场等候,待宣赦完毕将分赴各地传送诏书。按照以往的惯例应当先发太平州、万州、寿春府,取“太平万寿”之语。但是当前这几州都在敌占区,大宋根本管不着,可也难不到大宋聪明的臣子们,因为此次主要赦免的是琼州府,便先发万安军、吉阳军和昌化军,以取‘万安昌吉’之语。

    这几个人在赵昺看来都是排练好的托,是让他们来烘托气氛的,以显示皇恩浩荡。等宣赦讫,门上舍人,枢密及中书令曲贺两拜,门下宣制舍人捧赦制书授宰臣,宰臣授刑部尚书,尚书授刑房录事讫,归班两拜,致词,三舞蹈,三叩头。接着又是一番答对,歌舞撞钟,无外乎是显示隆重、威严,但是繁复的仪式却把赵昺的耐心都快磨没了,这才将敕书颁发出去。

    待赵昺再次临门之时,经过鸣鞭、奏曲等一系列仪式后,朝臣分班站立。由陆秀夫出班叱喝将敕书立于金鸡门下。立刻有官应诺,宣奉敕立金鸡。鸡竿立起后,接着又是一番折腾,敕书才捧出交给参知政事刘黻,其跪受后请旨‘宣付三省’,再将敕书交由宰臣,阁门提点开拆,由承旨宣读,众臣再拜,待读至“咸赦除之”,狱级奏脱枷后,早就等在一边的待赦罪囚应喏,三呼万岁,歌呼而出。

    告陵已毕,赵昺在行宫小憩后乘船回返,傍晚至城外行宫,百官迎贺。次日黎明转乘大安辇,从五辂车进发,入城时早有教坊官伎排立,奏念欢呼,后乐声大作,诸军队伍也奏起鼓吹声起,千乘万骑如云奔潮涌入城。四方百姓沿途围观,直至进入宫城。而城中亦是教坊排立,又一次欢呼口号,载歌载舞的欢迎。待歌舞毕,赵昺下辇休息片刻,准备登城四赦。

    “驱逐鞑虏,复我中原!”说话间,外边又传出阵阵的山呼声,在山间激荡回转……

    “大宋威武,陛下威武!”

    “驱逐鞑虏,复我中原!”

    “大宋威武,陛下威武!”

    “如此也是大宋之福,我等幸哉,吾的性命若非陛下营救也早已丢在崖山,又何来今日班列宰执呢!”文天祥言道。想想当年小皇帝也是力排众议使自己官复原职,且十年来圣宠不衰,自己即便万死也难报君恩。

    “这也正是陛下即便身不在朝堂,依然能够调动诸军,控制朝政的原因,在他们眼中是只用陛下,没有朝廷的。而那些试图不利于陛下者也正是低估了他们君臣之间的关系,那可是生死相依,过命的情义,想离间比之登天还难!”陆秀夫感慨地道。

    “嗯,这也难怪,御前护军对陛下忠心不二,禁军各级将领惟命是从,原来还有如此渊源。也可见陛下绝非是那种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富贵之君,已经时隔多年,他还能念念不忘,亲去祭奠告罪。”文天祥颇为感概地道。

    “不止如此,陛下当年收留了大量的遗孤和流民,将他们编入了老营之中,在最为困难的时候也是不离不弃。而那些流民中有技艺者便是当前御前匠作监的骨干,造出了火枪、火炮和战船。而那些遗孤在陛下亲自的教导下或进入军中,或入学出仕。当下护军骨干,州县的牧守官多是出自老营,可以说遍布于大宋的各处官衙。”陆秀夫言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