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43章 平衡矛盾(第2/3页)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有很大的差距。

    由于中国的科举选拔将学术研究和政治知识和军事类完全分开,也因此宋代无论是在军队结构、训练,乃至指挥调度等方面,经常是槽点满满。与此同时,宋代还面临着北方游牧政权的长期威胁。充满问题的军队,自然难以有效抵抗外来入侵。

    为了能调度军队来对抗威胁,官僚集团对军队发展的干预和指挥随之增加。这也让宋代军事发展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因此赵昺早已意识到仅凭官僚集团想确定一条正确的军队发展路线,其实非常困难。而他扶植武人集团,让他们介入政治,也是想改变这种状况,除了复国战争的需要,也是想打压文官,改变政治体系。

    当然,赵昺的意图早为文官集团知道,双方也是明争暗斗,并有数次出现激化。而现下北伐一举收复了两淮,兵锋已进入中原地区,进而有收复故都的可能。如此殊荣之下,文官们明白朝廷必然要对武人们进行大肆封赏,从而诞生一批新的武勋进入朝廷,使武人集团的实力进一步加强。所以对于收复开封,他们是不愿意看到的。

    此消彼长的情况下,文官集团势必产生恐慌,而赵昺也明白现在管理国家的还是在士人手中,自己也需要他们为自己牧守四方。若是他们暗中捣乱,自己也是防不胜防,而一个小小的漏洞

    亲,本章未完,还有下一页哦^0^    【笔趣阁.】

    在战争中就可能被无限放大,足以使得北伐取得的成绩功亏一篑,因此他止步于汴京也是不想过于刺激文官集团。但是赵昺也明白,重文轻武或者以文御武,都是中国军事发展的必然结果。

    严格来说,在大多数时间中虽然存在一定问题,但并不意味着这个制度在理论上是完全不合理的。不过中国科举制度,以及从宋代开始对军事的轻视,都为这一制度乃至整个中国军事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阴影。但是王朝更迭,从来都不是某一方面的问题,重文轻武的阴影,实际上也只是大水覆舟时的一个窟窿而已,赵昺也需要时间来进行对政治格局进行调整,以适应当前的形势。

    钱则是另外一个绕不开的问题。无论是战争,还是巩固新收之地皆需要大量的财政投入,而赵昺却深知自己的家底太薄了。此次持续了不到一年的战争就已经让财政捉襟见肘,不仅将入主江南两年余各地官仓积存的粮食消耗一空,还冒着通货膨胀的危险超发货币收购百姓手中的余粮,可以说大宋无论朝廷,还是民间的粮食积存几无。

    一个国家国库中没有存粮是十分危险的事情,一旦发生大的自然灾害,或是突发战争,就面临着即使有钱也无粮可买的窘况。朝廷在灾害发生后,若是无法调拨存粮赈灾,那就是饿殍遍野,流民穿州过府四处求生,必然会一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甚至导致民变发生。同样,爆发战争后朝廷也只能压榨百姓口中的那点儿粮食,来保证军需,造成严重的政治危机,这在历史上皆是有例可循的。

    现在大宋是四处开战,除了荆襄和两淮战场外,川蜀和云南的战争还在持续。北伐战场看似投入兵力多,规模最大,但是川蜀和云南战场的消耗同样不可小觑。这两个战场都地处偏远,民生贫困,皆无法就地解决军需,都需要从湖广,甚至江东调拨。

    这个时代交通困难,路途遥远,又没有现代的交通工具,即便从湖广就近向川蜀调拨粮食,也需要两个时间送到军前,一路上的损耗,加上人吃马喂消耗甚重。正所谓千里运粮,十不存一。所以两地的战场看似投入的兵力小,其实所需绝不次于北伐战场,且还需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在力有不逮的情况下,这也就需要赵昺做出取舍,尽快结束北伐。

    此外,赵昺还需要面对另一个新的战场。如今大宋的财政来源,很大一部分是依靠海外贸易获得的资金,也赵昺小金库资金的重要渠道,可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