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四章 二月二(上)(1 / 2)

二月二,龙抬头。

仲春卯月初,“卯”五行属木,卦象为“震”,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

但杭州府不同,至少最近十几年不同,自从海贸大兴之后,杭州这座城市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呈现出了商业城市的雏形。

杭州以水路勾连四方,这儿是京杭大运河的南端,钱塘江联通富春江、钱塘江,通过支流能抵达武昌,论水路便捷,天下莫过于杭州。

所以,本是春耕节的二月二,在杭州渐渐成了集会的固定节日,四面八方的客商会在这一天赶到杭州,走街串巷的货郎会在这一天开始挑担,那些铺子也会选在这一天开门营业,甚至乡下的农户也会选在这一天挑着山货野味来赚几个油盐钱,就连附近几个府洲的人都会汇集而来。

而今年更是热闹,前几年倭寇大年三十都要上班,农户天天提心吊胆,客商也不敢冒险,也就是去年徐海被灭,汪直来降,之后半年官军顺利绞杀多支小股倭寇,太平下来了,所以今年集市格外的热闹。

这样的气氛,黄师爷很是惊喜,“多年未见此等盛况,犹记得嘉靖三十年二月二,就是在这买到一个徽州客商的徽墨歙砚,一直用到现在……”

但这样的气氛,让赵贞吉很是不满,“二月二,农事节,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日小雨贵如油,如此荒废农耕,舍本求末啊!”

黄师爷没有反驳,只笑着指指点点各处,两人一早就微服出了衙门,过了钱塘江,如今在富阳县境内。

“东翁,今日出游,体察民情,酒楼向来鱼龙混杂,不如小酌片刻?”

赵贞吉笑着点点头,两人随意挑了个酒楼进去,特地没有要雅室? 就坐在大堂里。

这家酒楼规模不小? 但格调不高,进出来往的人少有文人墨客,多是商贾? 大堂里十几张桌子都坐满了,好容易才腾出一张让赵贞吉和黄师爷坐下。

“来几个拿手的小菜? 烫一壶绍兴黄酒。”黄师爷笑道:“入浙不可不饮黄酒,乡梓十步之内有酒楼,户户饮酒唱吴歌。”

“啊? 想必先生是山阴人氏? 那就烫一壶花雕如何?”小二咧嘴笑道:“不知两位先生能吃辣吗?”

“辣?”赵贞吉一愣? “姜还是蒜?”

后世所谓的辣基本只指辣椒? 但在辣椒大规模普及之前,所谓的“辣”通“辛”? 指的是姜或蒜。

“先生是刚刚来浙江吧?”小二得意的指着旁边桌上的一盘菜,“这可是番外才传进来的,货真价实的钱家椒!”

“钱家椒?”

“别听他吹!”隔壁桌的一个客商吐槽道:“如今哪家酒楼都说是钱家椒!”

“那当然了。”另一张桌的客人大笑道:“多了钱家二字,身价腾升,硬生生多赚了一倍的银子呢!”

大堂里一阵哄笑,那小二也不脸红,团团拱手笑道:“各位大老爷,咱全浙江的辣椒都是钱家传出来的,称一句钱家椒也不能说错,再说了,咱家的辣椒是食园传出的……”

“其他地方不说,整个杭州府的辣椒大都是食园传出来的。”一个汉子嚷嚷道。

“就是,不过说起来,做的好还是镇海那家酒楼。”一个中年商贾手捋长须笑道:“而且还有黄金棒,洋芋丝,可惜价太高,而且一天只有几盘。”

“当年辣椒也一样,再过两年估摸就便宜了。”

“我听说过那黄金棒,据说是五峰船主送给钱家的。”

一直竖着耳朵的赵贞吉一个激灵,转头问道:“那辣椒也是汪五峰送给钱家的?”

“这个……”中年商贾迟疑片刻,“倒是没听说,不过早在嘉靖三十二年,食园就有辣椒了,杭州多有文人拜访尝过。”

赵贞吉心里一凉,嘉靖三十二年,钱渊还只是个秀才,居然已经和汪直勾搭上了!

一直等着的小二问:“两位先生,钱家椒还要吗?”

黄师爷瞥了眼赵贞吉,笑着反问:“怎么做?和那桌一样?”

“两种,一种是酱椒,一种是砍头椒,后一种略微贵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