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二章 盟约(中)(2 / 2)

“不低于十五石。”钱渊郑重其事道:“关键是耐旱易活,用水较少。”

张四维神情也慎重起来,缺水……这是西北地区难以根治的大问题,秦汉唐时期修建的水渠如今大都不顶用了,如果有如此耐旱同时又高产的作物在西北推广,这对于张家、杨博以及自己,都有着非同反响的意义。

杨博对此就很是关注,曾经在信中叮嘱过张四维,若是军户种植洋芋、红薯,就算收成季节,蒙古人南下抢掠……那就可费劲了,还得从土里刨出来。

“若的确如此,为国为民,亦为乡梓,张某当不遗余力。”张四维点头道:“有其一,其二,自然有其三。”

钱渊微垂眼帘,缓缓道:“虞坡公已出孝期数月,不知何日归京?”

张四维并不诧异对方问起这件事,舅父杨博去年末除服,但到现在仍然在宣府遥领兵部尚书一职,此事一直为朝中官员关注。

“当年舅父丁忧守孝,不料俺答南侵,诸将无力相抗,舅父不得已而奔赴前线。”张四维叹道:“去年末曾书信往来,舅父言当日是陛下御笔钦点,如今……”

钱渊忍不住心里吐槽,看来徐阶、严嵩不彻底分出胜负,他杨惟约就不肯回来趟这浑水!

沉吟片刻后,钱渊低声问:“听闻虞坡公与遂安有些误会?”

所谓的“遂安”指的是浙江遂安县,张四维当然听得懂这是指出身遂安县的兵部左侍郎江东。

张四维眼神闪烁不定,“展才说笑了,少司马与舅父颇有交情。”

钱渊噗嗤笑道:“子维兄这才是在说笑。”

这三四年里,京中六部,最稳定是工部、户部、礼部,尚书都没变过,刑部只变动了一次,嘉靖二年进士出身的贾应春致仕,欧阳必进接任,变动最频繁的是吏部,从李默到吴鹏,再到如今的欧阳必进。

而最复杂的就是兵部,虽然只变动了一次。

杨博远在宣府,遥领兵部尚书,而兵部诸事是左侍郎江东暂领,这两个人其实是同年,都是嘉靖八年进士,但偏偏成了死对头。

嘉靖三十五年,俺答南下围大同右卫长达半年,始终无法解围……当时的宣大总督杨顺将俺答长子的小妾给拐跑了!

嘉靖帝心急如焚,南边的倭乱还能暂且容忍,毕竟杀不到北京来,但俺答可是近在眼前,再来一次兵围北京,嘉靖帝都得去向祖宗叩拜请罪了。

于是,嘉靖帝选择罢兵部尚书许论,下令夺情起复刚丁忧半年的杨博,令其复位兵部尚书,总督宣府、大同和山西军务。

而与此同时,时任兵部左侍郎的江东正好率军出击,解大同右卫之围……本来兵部尚书许论已然滚蛋,应该是江东升任大司马,没想到斜刺里杀出了个还在丁忧的杨博。

从那之后,两人就结了仇,杨博始终不肯回京,也不肯上书请辞,而江东回到京中继续任兵部左侍郎……嘉靖帝看他很不顺眼,因为一旦有胜战,都是严嵩报喜,一旦打了败仗,严嵩缩头将江东推出去报丧。

但江东和随园的关系却很不错,钱渊在东南暗中掌控多军,军中将校升迁,主将调任,这种事不可能绕过暂领兵部的江东。

如果没有江东,戚继光麾下诸多将校,还有戚继美、卢斌、侯继高、鲁鹏、岳浦河、张元勋、杨文等将官哪里有那么容易就得以升任。

这也是钱渊最担心的一个地方。

江东和杨博结仇,日后杨博回京……钱渊不记得杨博有没有入阁,但必然挺到隆庆年间,一旦回京必然清洗江东旧部,也会对江东某些升迁做调整。

这也是孙丕扬去信镇海后,钱渊决定入京后立即与张四维会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