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孙立恩的推理(1 / 2)

什么是好的病例书写技巧?看看孙立恩手里这份同协的记录就知道了。和普通门诊不同,急诊病人大多发病急,而且病情重。能留给医生们书写病例的时间很少。在第四中心医院,急诊科的病例大部分时候是由实习生和规培生完成的。之前的两个月中,孙立恩每天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给周军打完下手之后,埋头开始写病例。急诊抢救室里,需要由周军接手,并且留观处置的病人每天少说也有四五个他们的病例基本都是孙立恩写的。

如果按照同协的要求来写病例……孙立恩被自己的构想吓出了一头冷汗,一个病人的病例光描述就得密密麻麻两页纸,少说两千字起步。五个病人那就是一万字。这还仅仅只是病例的记录,中间还要处置病人,参与抢救,去各个科室请医生来会诊,顺带抓紧时间学习充实自己就算是铁人也抗不下来呀!

虽然好用,但是难以推行。这就是协和模式的最大问题所在。普通老百姓看病总说两大难题看病难,看病贵。其实转念想想,这其实放眼世界,中国的医疗系统水平绝对算顶尖行列。像英国nhs系统模式下,看病倒是不贵,代价则是急诊都需要排队等待七八个小时,等情况稳定后再等上几天才能被转入专科治疗,看病难的不是一般。而在美国。看病倒是不难。可哪怕有百万美元赔付额度的商业保险,中产阶级去一次医院也难免伤筋动骨。如果需要动刀手术,医院开出的账单绝对没有低于两万美金的。

而在中国,只要来医院挂号,就能得到急诊医生和专科医生及时的治疗。而且普通外科手术的价格在社保覆盖下,个人一次承担的部分基本不会超过两千元。

关于这一差异,医生群体中曾经有这样一个段子。一个人得了阑尾炎。在英国,他因为nhs的转诊失误而导致阑尾穿孔。在美国,他因为无法支付五万美金的手术费被起诉后关进了监狱。而在中国,这个病人因为嫌弃自己肚子上的微创孔不够好看,暴揍了一顿为他做手术的医生。

国情不同,要求也不同。孙立恩的思绪转了一圈,又重新回到了面前的病例记录本上。现在去考虑什么医疗改革并不是他的工作。参与诊断,诊疗病人,这才是他现在应该做的事情。

斟酌了半天后,孙立恩忽然看着治疗记录问道,“你们给她用过抗生素了?”

“因为初步怀疑是细菌性脑膜炎。”袁平安回答道,“这个病人的症状其实比较明显,我不太明白为什么朱老板会让你来诊断这个病例。”

孙立恩又看了一眼陆雪馨的状态栏,忽然问道,“你们给她做了脑脊液涂片和培养么?”

脑脊液蛋白高到这种地步,基本就等于在直接宣称患者的神经组织出现了严重感染或者病变。如果同协的急诊科副主任认为陆雪馨有细菌性脑膜炎,那么这个病人基本没有进行进一步诊断的必要了。只要给予足够量的抗生素,并且对其他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就好。

“病人是今天下午送来的,涂片检查没有检出任何病原体。培养还要等个两天左右。”袁平安答道,“有什么问题么?”

“脑脊液的生化检查结果,有点奇怪。”孙立恩找到了几个小时前同协给陆雪馨做的脑脊液生化检查报告。上面提示的脑脊液蛋白虽然还是很高,但只有800mg/l左右。比起现在状态栏提示的1720mg/l低了很多。他沉吟了片刻后问道,“病人有sle(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史,而且长期服用免疫系统抑制剂。这个状况也要考虑进去才行。”

袁平安皱起了眉毛,“你的意思是……导致感染的细菌可能不常见?”

“如果是常见细菌导致的,接受了十几个小时的抗生素治疗后,她的症状应该稍有好转才对。”孙立恩对袁平安的推断表示了谨慎的肯定。“她现在体温还在39度左右,而且神志不清,这可不像是稍有好转的样子。”

“袁医生,9床的核磁结果出来了!”送来核磁共振成像的小护士有些好奇的看了看孙立恩,“这是咱们科里新来的医生?”

袁平安接过成像照片,笑道,“这是外单位来交流的医生。他可是在澡堂里被朱主任抓了壮丁,过来会诊的。”

孙立恩有些尴尬的笑了笑,站在袁平安身后,和他一起伸长了脖子,借着节能灯的灯光看起了片子。

“脑膜部分有明显信号强化……”孙立恩的阅片能力不算很强,但也能看出一些不对劲来。“右侧基底节这个位置有异常信号。”

孙立恩指了指自己发现异常的部位,这里是人体的基底节附近,靠近丘脑的部位。在核磁共振的成像图片上,能明显看到有好几个白色的圆圈集中在这个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