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波利坦维亚(补6月4日1/1更 3200字求订阅)(1 / 2)

这个打探来的消息分为坏消息和好消息两部分。好消息是,孙立恩很快就能见到自己心心念念的女朋友胡佳了。而坏消息则是,他得为此专门跑一趟波利坦维亚——而不是在宁远国际机场拉出一条“欢迎我家领导完成对波利坦维亚医疗系统指导任务归国”的横幅就算完事儿。

波利坦维亚……今年年底?孙立恩顿时觉得胸口上有了一块重物压着似的,别的都无所谓,自己胳膊上这条伤疤今年年底恐怕消不掉。

“刘主任说,波利坦维亚那边的医疗系统远比他们想象的要更加脆弱一些——当地的医生缺乏训练,而且由于长期缺乏系统性的医疗体系支撑,当地居民有不少人疾病进展已经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帕斯卡尔博士是参加过医生无国界组织的,他对于非洲国家极其匮乏的医疗资源也深有体会,“刘主任的想法是,让你和年底启程的国内捐赠物资一起过去,然后在当地做一做诊断。一方面能够帮助当地的医生尽快适应新的医疗器械和资源,另一方面也能提升一下自己的水平——那个地方简直就是疾病进展的博物馆。”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人口数量,在这种人口基数下,任何一种罕见病都会被放大成非常庞大的群体。但中国的医疗资源相比较非洲国家还是要充分许多的,尤其是长期的相对廉价医疗覆盖下,基本大家都是稍微有些不适就会选择自行购买药物或者直接去医院看病。因此,要看到某种疾病的全部进展实际上非常困难——帮助生病的同伴,或者因为身体不适而寻求帮助是人的本能。而早期介入,也就导致了很多时候临床医生根本没有机会去面对发展到终末期的疾病。

而有些疾病随着时间进展,会表现出和早期截然不同的两种状态。最典型的就是梅毒——早期梅毒以皮肤缺损为主要特征。而终末期则会转变为梅毒性脑病或者梅毒性肝病,累及众多器官且症状各异。

虽然说人家是疾病博物馆这显得有些……冷血且不人道。但这话确实也没有说错,至少在波利坦维亚,在刘堂春所在的大马拉维区域中,覆盖数百万人医疗的最高级别医院所拥有的的最先进的诊断仪器,只不过是一台生产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x光机,以及一台中国产的台式光学显微镜而已。

这个区域里的各个部落和村庄中的居民,基本生活在无医疗保障的情况下。如果生了病,那只能选择自己扛过去。如果扛不过去……那在大马拉维区域的某个偏僻角落中就会多出一座矮矮的土丘。

上千年来,一直如此。

对于可能要去非洲,孙立恩一开始有些惊讶,然后就只剩下了担心。原因也很简单——他的执业医资格证恐怕也得年底才能下来。而相关的手续要怎么办,怎么以执业规培医师的名义去非洲开展治疗活动,他一点头绪都没有。

“我倒是觉得,你去一趟没有什么坏处。”帕斯卡尔博士用手轻轻点了点桌子,一幅街边老大爷准备给小年轻讲讲人生经验的样子,“你接触的病人越多,病症越奇怪,那以后遇到突发情况的时候就越不容易慌——当然,你现在这状态已经比很多主治医生都强了——但是人总要想办法进步不是么?”

“而且,你去波利坦维亚满打满算一共也就三个月时间。三个月之后,之前排去的援非医疗队的工作时限就已经到了,时间一到肯定要回来的。出去治疗三个月,给自己开开眼界,然后跟着医疗队回到国内。顺便还能有个‘援非医生’的头衔,这对你来说肯定好处比坏处更多。”帕斯卡尔博士微笑道,“哦对了,我在那边也有些朋友,如果有需要,我还可以请他们还能照顾照顾你。”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孙立恩只能点了点头,“等之后刘主任和我联系了再说吧……我再考虑考虑。”

还有什么可考虑的呢?刘堂春是自己的硕士生导师,虽然这个老混蛋还没给自己上过一天课。但导师就是导师,老板就是老板。老板发话了,哪怕骂着街也得先干完了老板的吩咐然后再骂——除非你已经打算和老板彻底撕破脸皮,这个研究生不读了,学位也不要了。

孙立恩用来安慰自己的主要依据是,刘堂春是个敞亮人。老刘同志虽然在挖别的医院的医生的时候特别没脸没皮,但平心而论,刘主任确实是个让人印象深刻而且愿意相信的领导。禽流感的时候,明明是徐有容没有按照规定佩戴个人防护设备,而自己没有遵循院感规定进入了隔离间。但刘堂春从头到尾也没对两人说过一句重话,反而在暴怒的宋文面前对两人百般掩护,最后搞的自己被发配非洲。光凭这一点,心里还有着年轻热血的孙立恩就觉得,哪怕让自己去非洲支援一年,他也不会有什么怨言。

感恩这种事儿,说出来就显的即俗且假了。真正感恩的人,会把所有事情都记在心里,然后找个机会努力回报回去。回报也不是为了感谢对方,而是让自己心里舒服一点——天底下最难还的,永远是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