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零七章 无题(第2/3页)  重生大宋做权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收买拉拢扶持这种事对张家来说玩得也十分顺溜。就比如此时的倭国,来自后世的张宝对于倭国是没有好感的,虽然此时的倭人对待大宋的态度如同对待天朝上国,但只要一想到后世倭国的所作所为,但凡是有点良知的人都不会原谅死不悔改的倭寇。     在张家对待各国的渗透问题上,倭国可算是最大的。利用倭国民众此时对大宋的尊崇心理,张家大肆在倭国收买人心,一面花费重金收买倭国上层,扶持亲善张家的倭人上位,一面开出良好的条件招揽倭人民众中的才能卓越者为己效力。     倭国是一岛国,自然资源匮乏,生活条件自然也就差,在张家的利诱下,大批的倭国民众进入了高丽半岛,在稀释了高丽土著的人口比例的同时,也成为了张家仆从军中的一员,通过为张家卖命换取将来成为宋人的机会。     此时的大宋不同于后世,宋人的身份地位在海外还是很高的,说白了就是大宋正处于物质文化双输出的状态,对周边各国的影响力更是巨大。拥有一个宋人的身份,对许多还挣扎在贫困线的穷人来说有着巨大的诱惑。     张家的仆从军,原本只有高丽人,但随着契丹人、倭人以及生活在北方黑山白水间的各部落相继加入,高丽人的待遇也就下降了。被高丽人视为名将的拓俊京并没有接手史文恭离任后所留下的主将之位,接替史文恭成为安东仆从军主将的是契丹人阿里。     而面对这一结果,高丽人也不敢生出丝毫的怨言。欺软怕硬,可能是所有人的通病,但高丽棒子可能是病情最严重的。面对强势的张家,高丽人不仅不敢心生反意,反倒表现的更加忠心。     而张家发展至今,已经拥有了足够自保的实力,大宋即便通过不同渠道确认了高丽已被张家所拥有,同样也不敢对张家轻举妄动。安东大都护这个官职,朝廷要认;“嚣张跋扈的张宝”,朝廷得忍。     当今官家赵佶很后悔!暗恨自己当初有眼无珠,没有及时铲除张宝这个心腹大患,以至于让张宝如今尾大不掉。安东大都护府对朝廷来讲就像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但现实又让朝廷无法硬气的跟张家说不。     要说朝廷不羡慕张家此时所拥有的,那也不现实。不说张家的财富,单说此时为张家效力的文臣武将,那大多都是宋人,原本都应该是为朝廷所用才对。但如今,却对一个“逆贼”死心塌地,与朝廷作对。     只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朝廷早先用人不当,这时候再想要招揽收买,那可就难如登天了。但凡是有本事的人,朝秦暮楚之辈还是只占极少的一部分,大多还是奉行着一臣不侍二主的原则。与张家家主张宝相比,当今官家赵佶似乎除了一个皇室出身外,也就没有别的可说道的地方了。     张宝用人以才能作为衡量标准,而赵佶却是以个人喜好为主。看他重用的那些人,高俅、蔡京、朱勔、王黼、梁师成……有一个是好人吗?但凡是有点脑子的,就算是为了自家的名声着想,轻易也不愿跟那些奸贼同流合污,更何况张家为其所提供的施展个人才华的舞台同样也不小。     君择臣,臣亦择君。放着张家的大好前程不要,偏偏要与一帮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奸贼为伍,这是傻子才会干的事。正统?大义?成者王侯,败者寇。当年的宋太祖,好像也不是天生的贵胄。     当前的形势,张家新兴,大宋衰败,纵是朝廷开出的条件不低,但具有长远目光的能人依旧还是不为所动。投靠大宋虽能得一时的荣华富贵,但在大势所趋下,最终难逃败亡的结果。而留在张家,在将来却有一份从龙之功在等着自己。放着张家这艘正在扬帆远航的大船不乘,非要登上大宋那艘即将翻覆的破船?智者不为也。     朝廷对张家的收买拉拢进行的很失败,哪怕是在他们眼中算是唯利是图的武人,面对朝廷的利诱也是正眼都不看一下。要说文人头脑灵活,拒绝朝廷的拉拢还情有可原,可连头脑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