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三十七章 蒸蒸日上(第2/3页)  重生大宋做权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这件事也就被暂时搁置了起来。赵佶的回归,恰好可以利用一下,既可以对被夺回的典籍孤本进行整理归类,也可以给赵佶找点事做,省得他得了空闲后想些不切实际的事情。     赵佶是个聪明人,在明知事不可为的情况下也就认命了,更何况张宝让他做的事也的确是他喜欢做的事,在秘密见过几名“旧臣”之后,就安心留在后宫整理那些典籍孤本,对于朝政,则是不闻不问。     太后朱氏也回了宫,但面对儿子赵谌的询问,朱氏却不知该如何回答,告诉儿子,他老子打算抢他的位置?这不是挑拨他们父子关系嘛。无奈之下,朱氏只好借用了张宝的借口,告诉赵谌他的父皇赵桓到了耽罗岛后因水土不服病倒了,不宜远行。赵谌对此将信将疑,但母后这么说,他也只能将就着信了。     成功营救出了赵佶父子,最大的好处便是金国少了一个敲诈勒索宋国的筹码,同时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警告了宋国国内那些心存不轨的人。细思极恐啊,既然张宝能够瞒过金国将赵佶父子毫发无伤的救回来,那若是想要动手让他们神不知鬼不觉的人间蒸发,恐怕也不是什么难事。     后世的键盘侠之所以在络上能够肆无忌惮,那是因为络给他们一种安全感,无论如何与人对骂,对手都不可能顺着线过去揍他,没有遭受皮肉之苦的风险,说话自是随意,本性也就暴露无遗。可一旦要面临风险,那言行自然也就变得谨慎,会经过大脑分析以后才决定说还是不说。     络实名制虽然会有碍言论的自由,但对于那些只敢躲在暗处恶语中伤他人的小人,却是一种有效的威慑。不必承担任何风险的自由言论,不如没有,因为有些话,是能杀人的。     心态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不同。张宝派人营救出了赵佶父子,问心无愧的人会高兴,因为这是强大的一种表现,而心里有鬼的人则会惊惧,唯恐会有祸事临头,丢掉自己的身家性命。     张宝没工夫去跟那些小人勾心斗角,也没兴趣去搭理那些小人。只要别过分,那就睁一眼闭一眼,可一旦影响了正事,那就莫怪张宝心狠手辣。再给一次机会那是针对本性不坏的人说的,只为私利而损人利己的小人,没那个待遇。     这世上就没有不透风的墙!成功营救出赵佶父子的消息即便朝廷有心保密,估计也是瞒不了外界多久,但只要朝廷不公开承认,那一切消息就只是得不到证实的猜测。而且民心思安,好不容易生活才恢复了平静,若是因为帝位之争再起波澜,这是现下大部分人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治国,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那就是考验君王与其臣下的判断。用对了人,那就是善政,用错了人,那就成了恶政。隋炀帝杨广下令开通大运河,这本是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好事,但就因为用人不当,致使百姓怨声载道,将一件可以彪炳史册的好事变成了指责隋炀帝昏庸残暴的佐证。     国家不稳时为恢复稳定需要不拘一格用人才,但等恢复了稳定以后,吏治也就成为治国诸事当中的重中之重。张宝自主持朝政以来,对于吏治自是十分上心。与过去敷衍了事的地方巡查不同,张宝派出巡查地方的人员都不是省油的灯。     而且与朝廷过去那种不用承担任何责任的地方巡查不同,张宝对于地方巡查又立下了新的规矩,即连带责任。第一拨巡查人员没有查出问题,而第二拨巡查人员却发现了问题,那第一拨巡查人员就要接受审查,看这拨人里是否是收了贿赂才帮人隐瞒。即便最后证明是清白的,也要承担渎职的处罚。     事不关己,才会高高挂起,一旦与自身的利益相关,大部分人也就会端正态度,认真做事。通过不断的巡查,地方官对于朝廷的政令不敢敷衍了事,最终得到实惠的还是百姓,百姓人心不乱,大宋自然也就安稳了。     张宝把持朝政已经一年有余,而大宋的发展势头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