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五十章 三年以后(第1/3页)  重生大宋做权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重生大宋做权臣最新章节!     君如鱼,民如水,失去了水的包容,哪怕是食人鱼也只能干死在陆地上。意识到百姓对一个国家稳定重要性的君王,便有可能成为一代明君,而反之,不知体恤民力,一味索取的君王,到头来不是做了亡国之君便是遗臭万年。     三年的光景,说长不算长,但说短也不算短了。通过这三年的努力,宋国的国力终于恢复到了徽宗赵佶登上帝位之前的时候。赵佶就是个败家子!大宋对外军事虽然没有多少能够拿得出手的成绩,但通过对经济发展的大力支持,宋国的确是富得流油。也难怪周边各国时不时就要扑上来啃一口。而宋国那时有抱着破财灭灾,息事宁人的态度,以至于跟宋国发生冲突的国家往往最后获利颇丰。     不过随着金人两次南下,痛彻心扉的耳光终于将宋人打醒了。面对外敌的侵略,一味地退让换不来和平,只有屈辱和痛苦在等待着自己。通过金人南下,张宝顺利将大宋百姓心中的那点血性给激发出来。     宋国过去为了便于统治,极力推行愚民政策,更将贪图享乐作为国策推行下去。人是老实了,变得顺从无比,但同时心里的那点反抗意识也随之消失,面对外敌欺辱时,除了痛哭出声,竟然无人敢反抗。     一个没有血性的民族,那是没有前途可言的,即便存活下来,也只会变成他人的附庸傀儡,就如牵线木偶一般。张宝之所以在三年前不急于对金开战,就是因为大宋还没有做好迎接苦战的心理准备。     那时百姓之所以“民怨沸腾”,只不过是受某些人的背后煽动,真等到那阵激动过去以后,必会开始打退堂鼓。看热闹的才不嫌事大,一旦自身牵涉其中,就必会有一些想法。但那时张宝已经“顺应民意”对金开战,这开弓没有回头箭,一旦宣战,那就是再后悔也没有退路可走。     国家大事不能儿戏!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做出决定之前必须要慎重再慎重。而说到权力,张宝已经成为在大宋说一不二的大人物,高高在上的赵谌生性顽劣,对于国事通常敷衍了事,一来二去,保皇派的人也开始寒心了。扶不起的阿斗,何必去扶。而在这三年的发展期间,张宝这位张相国也被天下人所熟知。过去大部分人对张宝的了解,多是来自他人的口口相传、而在这三年里,一项项政策的颁布落实,让百姓深切体会到了生活的变化。     百姓是最注重实际利益的人,他们并不在乎由谁来统治他们,只要能够让他们吃饱穿暖不受人欺负,大部分百姓就愿意做个“顺民”。至于正统不正统,其实那只是一部分读人的想法,寻常百姓是不在意的。     家里的粮仓是满的,身上的衣服是新的,平日里也没有被土匪恶霸欺辱过,这样的生活便是大宋大多数百姓的希望。而张宝在这三年里,通过他与手底下那些人的共同努力,基本达到了百姓对生活的三点要求,这也就意味着百姓认同了张宝对其的统治。至于日后若是有人提出什么正统不正统的借口,一边是实实在在的吃饱穿暖,一边是不能确定的未来,这对于追求安稳生活的大宋百姓来讲,会选择前者的自然会占多数。     在美好的许诺也只是空中楼阁,而愿意放弃现有的温饱生活而选择富贵险中求的人少之又少。而通过这三年的统治,张宝在大宋境内的民心也已经超过了当今的大宋官家赵谌。赵这人如今几乎已经废了,整日里不务正业,去年还传出了非礼宫女的丑闻。若不是当时被人发现,皇家的脸面就要……也不能说是丢尽,赵谌如今的所作所为,其实用一句话来概况就是上梁不正下梁歪,赵谌的皇祖,如今大宋的无上皇赵佶,在没有退位之前就是个风流成性的人,哪怕是被掳去了番邦,被羁押在了五国城,赵佶还与身边女人生出了一些子女,也不知他是心大还是自暴自弃。     赵谌如今的行径颇似其祖当年,但要是相比起手段,还是其祖赵佶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