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七十四章 大势所趋(第2/3页)  重生大宋做权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的官家。而当张宝拥立新君登基的时候,张叔夜c徐槐等人也不由得担忧张宝是想要玩“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一套。     可张宝当时的做法却让人感到自己妄做小人,把持朝政不假,但却并未将初登帝位的赵谌视为傀儡,而是作为未来的君王进行培养。怎奈那会始终有人担忧张宝会成为当世的曹操,不住口的在赵谌的耳边进着谗言,离间张宝与赵谌的君臣关系。     有时候张叔夜c徐槐等人甚至会想,若是当初没有那位的疑神疑鬼,张宝与赵谌是否也不会闹到今日这步田地。     张叔夜很清楚张宝的为人,绝对是那种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性子,而不是受了委屈还打落牙齿往肚里吞的人。若是赵谌一直表现的对张宝信任有加,张宝说不准还不会跟赵谌撕破脸。可赵谌偏偏有野心,这样一来,以张宝的性格,那是绝对不会束手待毙的。而且就算张宝愿意退让,他手下那些追随至今的文臣武将,也不可能接受任人摆布的结果。     陈桥,恐怕在不久的将来又会有一场事关天下格局的大事发生。     “父亲,改朝换代已是当前大势所趋,那官家不识好歹,是非不明,岂会是张相国的对手。当此时刻,还求父亲以张家的安危为重。”     “仲熊啊,你是不是一直都在心里埋怨为父?”张叔夜忽然道。     “父亲何出此言?”     “当初你兄弟二人本可以同时出仕,但为父为了避免他人的闲言碎语,只让你兄长去了御史台,你是不是对为父心存不满?”     “起初孩儿确实不解父亲的决定,但如今,孩儿也想通了,父亲当初会做出那种决定,必有父亲的顾虑。”     “看来那张宝已是你心中的明主了。”     “父亲,良禽择木而栖,孩儿也只是顺势而为罢了。而且父亲,凭良心讲,这大宋是在赵家父子手里好,还是在张相国的手里好,父亲心里应该也是清楚的。”张仲熊的这番话又勾起了张叔夜心里又一件不愿提及的事。     虽是赵家父子的臣子,但张叔夜还是以大宋百姓的福祉为首要目标。只是赵家父子为一己之私宠信奸佞,疏远张叔夜c徐槐这类一心为民的好官,张叔夜等人想要在赵家父子手下为天下百姓做些实事,难如登天。     而这个问题到了张宝执政后就不复存在了。即便不想承认,张叔夜也不能昧着良心去否认,说张宝不是真正的为民做主。在张宝的领导下,大宋官场的陋习大为减少,过去只擅长溜须拍马的人少了,务实的父母官却在不断增多。     张宝能够获得大宋百姓的支持,说白了还要感谢赵家父子当政时的用人不当。百姓受官府盘剥多年,忽然换了一个不盘剥百姓,反倒带着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官府。百姓又不傻,自然知道应该作何选择。     而读书人也因为张宝“掐”住了他们步入上流社会的命门,不得不转变口风,从过去的轻视诋毁变得接受。毕竟这世上不会有多少人会为了所谓的真理二字而放弃自己的前程。寻求真相,坚持真理,那是要付出代价的,而且那代价也不是一般人愿意付出的。     赵家天下依靠的便是读书人的支持,如今就连读书人都转投了张家的怀抱,张仲熊自是不愿在此关键时刻看着张家由于站错队而走向没落。张家,大势已成,任何想要阻拦的人或是势力,最终的结果也只会是灭亡二字。     而相比起兄长张伯奋,张仲熊的眼光要更活泛一些。张伯奋是个能够为心中正义舍生取义的人,而张仲熊,却会成为一个识时务者为俊杰的那个俊杰。     张叔夜虽然气恼张仲熊擅作主张,陷自己于不义,但终归是亲生儿子,而且即便心里不愿承认,张叔夜也只能承认次子所言确有一定道理。若是赵家父子是贤明君主,这大宋早先也不会那么乱。     “父亲,父亲~”就在张叔夜不知该如何教训次子的时候,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呼喊声。听到门外的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