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323章 略懂(第2/4页)  蜀汉之庄稼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活下来。”     “蚕吃桑叶,但桑叶也是分种类的,拿那种大而厚的桑叶喂蚕,所得蚕茧不但厚,而且坚韧,可比平常的茧好多了。”     冯永想了一下后世拿来养蚕的桑叶,比划了一下。     这个时代,基本每一家屋后都种桑树,冯永更是见了不老少,但叶子少有与后世拿来养蚕相比的。     桑叶大而厚是养蚕桑叶的基本标准,冯永还是知道的。     后世的桑树有些可能是人工栽培出来的,但就算是如此,那也是得有原品种不是?     自己栽培不出来,但细心挑一些好品相的桑树作母株还是可以的。     关姬想了一下,微微皱眉,然后眼睛又一亮,“叭“地一声响,双手拊掌,声音略有急促,看样子好像想起了什么。     “小妹倒是见过一种桑树,其叶多有泛白,大如掌,厚而多汁,”只见她盯着冯永,眼睛却是没有焦距,好像在说给冯永听,又好像在喃喃自语。     “怪不得用那地方所得的蚕丝不但要比别处多一些,而且还要好上不少。看来还当真是如兄长所言,道理原来在这里呢。”     竟然还有这等好事?     冯土鳖大喜,连忙问道,“何处人家有这种桑树?”     关姬听了,回过神来,微微一笑,“此户人家兄长可不陌生,便是丞相的田庄。”     冯永脸色僵住。     “丞相府?”     关姬摇头,“非是丞相府,乃是先帝赏与丞相的田庄,那里种着一片桑林。夫人每到养蚕季节,都要在那里住一段时间,就为了养蚕织布呢。”     诸葛老妖家产冯永自然是清楚的,“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     《三国志》记得很明白。     有人说十五顷很多,一千五百亩地呢!     可是帐不是这么算的,不能拿后世眼光去衡量古代的田地。     蜀汉的资料太过残缺,可是拿离三国最近的西晋做个比较。     《晋书食货志》记载,西晋初年对官员的占田数量有明文规定:“品第一者占五十顷,第二品四十五顷,第三品四十顷”。以下依次类推,“第八品十五顷,第九品十顷”。     由此可见,诸葛老妖虽然位极人臣,但他的田产仅与底层小吏的占田数相当。     但这黄月英厉害啊,种桑八百株都能种得比别人好。     只听得关姬又说道,“当年先帝就是听人说那田庄是吉宅,这才赏给了丞相。后来那田庄每年所养的蚕不但吐丝比别家多一些,而且大多都能做丝绸锦帛。”     “大伙这才觉得传言果真是不虚,丞相也因此常拿此事说自己深得先帝厚恩”     冯永听了,当真为黄月英感到不值,辛辛苦苦种了八百株桑树,辛辛苦苦养蚕织布,最后反而成了刘备的功劳     这理到哪说去?     再想起黄月英的模样,冯土鳖不禁再一次感叹,要是换了后世,诸葛老妖娶了黄月英这等女子,不知要羡慕死多少人?     在家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给个研究室就能搞发明,给个公司就能胜任总裁     关键身材还这么好,基因简直完美!     不过,冯永也只敢在心里嘀咕两句,嘴里却是得附和道,“吉宅自然是吉宅,不是吉宅,如何能种出这等好桑树?”     不管了,科学神教在此时太过于势单力薄,只好先向封建迷信低头。     “只是这里面,也有夫人的功劳。有道是,天行健,君子自强而不息。若是换了一个懒妇人,就是再好的吉宅,只怕连桑树都种不活。”     虽然汉中离锦城远了些,但只要有扦插技术在,运一些树枝过来想必不是什么难事。     就算是运不过来树枝,在锦城扦插成活了,再运过来那也是简单。     最困难的,反而是问诸葛老妖要母株     想到诸葛老妖那个石头上都想刮下油的性子,冯土鳖就已经想像出了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