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761章 军中未来(第3/5页)  蜀汉之庄稼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就能担任此位,你可知为何?”

    李遗张了张嘴,然后又皱起了眉。

    “自然是兄长劳苦功高,又才高服众,加之在陇右胡人各部族当中威望甚重。”

    赵广在一旁毫不犹豫地说道。

    冯永看了一眼赵广。

    你这话让我怎么接?

    我是应下呢,还是不应呢?

    应下的话,会不会脸皮厚了些?

    “兄长觉得,难道还有别的原因?”

    李遗方才张嘴,其实也是想说这个话。

    “有。”冯永点头,“丞相那时还跟我另讲了一番话。”

    “丞相说,大汉这近十年来,连失大将,谋臣,更别说曲长、屯将等,足有近千余人,此皆精锐。”

    荆州之失和夷陵之败,当真是差点抽干了大汉的所有元气。

    “陇右之战,虽说是将士用命,但也是天祚大汉,方有此大胜。”

    虽有陇右大胜,但冯永知道一件事,那就是诸葛老妖私下里,其实对这次的北伐将士并不是很满意。

    原因很简单,除了他亲自率领的虎步军,以及自己所领的南乡军。

    剩下的将士,从上到下,远远达不到军令肃整的要求。

    马谡、李盛、黄袭等人,就是其中的代表。

    军纪号令不明,将领经验不足,在关键时刻将士容易全面溃败等等,问题极为突出。

    李盛守城,不战而逃,马谡领军,一触即溃。

    更重要的是,一败之后,兵将不复相录,兵不见将,将不见兵,各自争相逃命。

    所以诸葛老妖在北伐结束后,大力提拔了一批在北伐中表现良好的将领,比如说姜维,柳隐等。

    同时还加紧训练士卒,厉兵讲武,严肃军纪。

    自己以这般年纪就能开府领军,除了功劳,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大汉军中将领的断层与短缺。

    “此次北伐,军中将领好歹还有好些人被提拔了起来。”

    说到这里,冯永又是冷冷地看了一眼赵广。

    赵广缩了缩脖子。

    他已经做好了挨兄长骂的准备。

    哪知兄长却是没有提起他:“但军中精锐,却并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军。”

    “以前唯有经过不断征战,方能从死人堆里挑出精锐。但陇关与街亭两战,我向丞相证明了,其实还有另外一种方法可以练出精兵。”

    李遗几人都知道冯永所说的方法是什么。

    “可是兄长,这种方法,糜费极高,大汉就算有心,只怕也是无力承担得起。”

    “精锐嘛,糜费哪有不高的?”冯永叹了一口气,“谁也没敢指望大汉军中全是精锐。”

    “所以这个讲武堂,丞相只给了一个名义,归大将军名下所辖,但费用由护羌校尉府想办法。”

    毕竟出来的学生都是入到护羌校尉府军中,费用肯定是要自己出的。

    “大将军?大汉现在好像没有人任大将军之职吧?”

    赵广嘀咕了一声。

    冯永忍不住地怒视赵广。

    是不是觉得我不骂你,你就可以开始跳了?

    赵广又缩回椅子里。

    只是他的话却是提醒了另外两人。

    不说是李遗,就是李球,听到赵广的话,心头猛然一跳!

    大将军?

    丞相让讲武堂归于大将军名下,是什么意思?

    大将军的特殊地位,由不得他们不多想。

    按理说,原本大汉三公之中的太尉,是大汉最高军事统帅,掌四方兵事功课。

    负责全官的考核,每岁末,评定等次,上奏皇帝,作为军官升迁、降调的依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