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一段时间,直到彻底送走圆空大师等人,然而却被劝说。
劝说他的是普安寺的知客僧圆臻。
对方告诉四皇子,对圆空大师来说,他交代四皇子的事情,才是他最为看重的,四皇子能把此事办好,比留下来诵经要强的多。
故而四皇子听从圆臻的意见,直接下山,进宫面见隆安帝。
隆安帝已经在等他,四皇子把圆空大师等几位高僧圆寂的消息告知隆安帝,隆安帝眉心便紧紧蹙起。
圆空大师在除夕那日,便已经告诉隆安帝,他大限已至,所以隆安帝有准备。
当时圆空大师还说了一些其他事情,这是让隆安帝烦恼的根源。
至于四皇子带进宫来的匣子……隆安帝慢慢打开,果然,看到里面乃是一些地契、账本、花名册之类。
此乃大靖朝立国百多年间,历任皇帝赐予普安寺的田地,如今圆空大师还了十之八九回来,只留下够僧人嚼用的一点田产。
花名册上,登记的都是各处田产上的佃户情况。
至于怎么处理,圆空大师没说,全权交由隆安帝定夺。
隆安帝开了匣子,四皇子也看到了其中内容,他垂了眼眸,这就是圆空大师所谓的办法么?
既然佛衰而儒兴乃是定数,圆空大师便如壁虎断尾、壮士断腕一般,只为求的一线生机。
照圆空大师的说法,日后变法,对方灭佛,为的是寺院积聚的田地和财产,现在圆空大师提前把田地交出了绝大部分,财产却还留着,但财产是隐藏着的,田地确实明面上的,如今田地已经上交,只剩下为数不多的一部分,日后变法,寺院便不会再被人盯上。
至少普安寺不会。
“这些东西……”隆安帝沉吟片刻后,询问四皇子:“该如何处理,你可有个章程?”
当日圆空大师与他说,佛门日盛,怕会盛极而衰,故而愿意主动献出田产,让佛门落入低谷——这种主动损伤自己的做法,后果是可控的。
隆安帝一代帝王,当然不会不懂。
他也欣然接受。
当帝王的,谁会觉得自己田地太多、百姓太多呢?恨不能更多一些才好。
且圆空大师当日便说过,可不是只有这么普安寺会把田产交还,另外大靖朝大大小小的寺院不计其数,其中有五分之三,愿意把田产交还。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隆安帝这才知道,原来普安寺竟然有这般不多的田产,而且基本都是良田。
说真的,一县之地,良田数量,都不一定能有普安寺的多。
当然,一县之内,不可能只有了良田,还会有贫瘠的土地,普安寺当然不可能占据有一县那么多的田地,可也要想想,一县之地,养育百姓无数,而普安寺内,僧人只有数百。
忽然多了不少田地,而之后可能又会源源不断有更多田地交上来,归于隆安帝手中,虽然是好事,但是如何处理,也要斟酌。
而且接手之后,同时还要去丈量、重新等级造册,再分封下去,是一个不小的工程。
而如何分,也是一个问题。
隆安帝目光落在四皇子身上。
他从未把四皇子,当做是储君人选,反而打算在三皇子和六皇子中间择一个,故而便纵容着他们的争斗,又控制着他们争斗的程度和范围,看他们到底谁技高一筹,更适合继承皇位。
对待可能的储君人选,和对待儿子,自然是不同的。
而且四皇子确实是缺陷明显,又未曾受过正统的皇家教育,对于圆空大师说他才是合适的储君人选的事情,隆安帝是抱着怀疑态度的。
可圆空大师乃是出家人,出家人不打诳语,自然不会说谎骗他;何况圆空大师这些年做过的事情不少,更是曾挽救许多百姓性命,在隆安帝的心底,是极为信任圆空大师的。
所以隆安帝十分烦恼,有些拿不定主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