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没有人限制歌曲的格式。
只要你喜欢山歌,会唱山歌,有勇气上舞台,不管你是从哪个山寨来,长得高大还是矮小,漂亮还是丑陋,都可以上舞台拿起话筒,唱出心中的歌。
我还曾经在赶歌会上听过很多小孩子在唱儿童歌曲,稚嫩的声音传出了山间最纯真的喜悦。大家都很喜欢这种自由自在的娱乐方式,认识不认识的人也可以对着唱。
愉快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大家跳着唱着,不知不觉时间已经临近中午,这时的新桥寨上都站满了人。
有成群约着来玩的,有谈情说爱的年轻男女,有独自徘徊的孤独人。
最显眼的还是路两边的小摊小贩,他们撑起五颜六色的遮阳伞,摆着漆着红色油漆的四方桌,架起做买卖的摊头。
农历三月的西南山村已经有了夏天的气息,卖‘凉面’的摊子都有四五个,小摊前面的四方桌周围都坐满了吃‘凉面’的客人。
还有卖‘米豆腐’的小摊生意也不错,大家悠闲自得的品尝着酸辣爽口的小吃,聆听着舞台上传来的美妙山歌。
其实‘凉面’和‘米豆腐’都是适合夏天吃的,但在暖和的三月也有很多人喜欢。
其他卖瓜子糖果零食的小摊也整齐的排在路边,买零食的人们正络绎不绝的走来走去。
往往这种时候我也会给自己买上几包‘盐葵花’(盐水煮过的瓜子装在细小的塑料袋里,一袋大概一两,五毛钱一包)。
两瓶甜汽水,一边嗑着瓜子一边听着美妙的山歌。这是人生中的美妙时刻,以至于过了几十年,我的脑海里都能清楚的记得赶歌会的情景。
中午的吃饭时间,歌台上也不闲着,远处赶来的孩子们跑上歌台,拿起话筒唱起了“让我们荡起双桨”,唱起了“歌声与微笑”。清脆稚嫩的声音飘荡在新桥寨的上空,收藏着无数孩童的童年记忆。
赶歌会,赶的是一种心情,赶的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赶歌会,赶的是人们相聚的喜悦,赶的是美好的民族文化;赶歌会,赶的是一种情谊,赶的是寻找美丽姻缘的机会。
村民们都是从周围的十里八乡赶过来,大家都充满热情,不怕辛苦,尽管有的要走上两三个小时的山路甚至更远。
但我记忆中的赶歌会,每次都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就连很多小孩子也都坚持自己走过来。
大家都把一年两次的赶歌会当成是最美好的盛会。我小时候也常常跟随姐姐们往赶歌会跑,尽管累到要用手爬坡,走到小腿疼,但心里对这种热闹场合的渴望战胜了一切困难。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山村里的娱乐项目少之又少,当时没有电视看,没有电脑玩,就连听录音机也是少许人家才有。
因此精力充沛的年轻人们在闲暇的时间里只能利用现有的条件自娱自乐,除了经常有的‘跳圆’c‘对歌’。
更时尚一点的娱乐方式就是跟着录音机学跳舞,跳的都是在广东一带流行的‘现代舞’c‘迪斯科’c‘走鸭步’。
当时的年轻人经常聚到有录音机的家里,听着磁带里的音乐,学跳‘迪斯科’c‘走鸭步’。
我大哥也追赶潮流,到县城买了一部双喇叭的录音机,买了邓丽君,四大天王等一些当红歌手的磁带,还买了节奏感很强的迪斯科音乐带。
每天晚饭过后,只要录音机响起,寨子上的年轻人都会聚到家里来玩,有时候还会带着从别处来寨子上吃酒席的年轻人,我大哥就是这样和我大嫂认识的。
大嫂家是我们县城郊区的,大哥是我们家的长子,从小就聪明过人。
十几岁就自己学着做木匠,给家里做椅子做板凳,还做了一台组合柜,组合柜有三个层次。
高的是碗柜,有门有抽屉,中等的是放茶杯和盘子的也有门,矮的是给我们写字用的书桌,台面底下是空的可以放脚。
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