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秋华进入方丈室。
同治五年(1866年),住持祗园偕弟子勤安行脚赴京请赐《梵文龙藏》,《藏文大藏经》,三年后即将一万三千卷经籍请回寺院,为此建筑了藏经阁。公元1810年(清嘉庆十五年),十三行富商潘启官出钱,扩建藏经阁,一楼是“文澜书院”,二楼是藏经阁。原藏经阁,改成方丈室。
推门进屋,房中没人,靠窗桌面放着一块玉佩,一支铅笔,一叠白纸,一个放大镜,一只手电筒。
玉佩下压一行留言:你现在是个先秦时期的古人,父系社会的上古人,母系社会的太古人,原始社会的猿人,请用契文,金文,甲骨文,蝌蚪文,乩卜文,解读玉佩上的文字。再将它转译成仓颉符号,巴蜀符号,峋嵝符号,女书符号,汲冢符号。后将它转换成虫鸟文,鸟兽文,古篆文,钟鼎文,符咒文。
袁秋华头昏眼花,膝盖绵软,跪服了,我的神呀,这算什么事啊?考文物研究员也没这种题耶!
她拿起玉佩,拧开手电筒,仔细察看。这块玉佩晶莹洁白,长约17厘米,上面刻着4条龙,两龙大龙,左右盘旋,首尾连接,四只龙环扣成圆心,两条小龙的嘴部,吻合在玉佩的得清楚。但最终这21颗“佛舍利”完璧归还华林寺。
丢失的1粒舍利在哪里,其中最大的一颗。
38年前挖掘出来的22颗舍利,辗转多处,如今只有21颗,其中1颗不知去向。38年过去,当年的经手人许多已不在世上,负责发掘的陈宏兴也已作古,宗教局据称也没有当时的原始档案。对这颗舍利的去向,已无人说得清楚。
袁秋华看佛经,越看头越大,越看越迷茫。
打坐念佛能发光,为什么佛教徒中会有这种特异的现象?
舍利子有能量场,与佛教徒感应,所谓修行到底意味着什么?
修炼能吸收宇宙能量,能吸附舍利子,为什么会与常人有所区别?
目前,关于舍利子还无法用常理和现代科学来解释。
电闪雷鸣的雨夜,乌云烈风的漆黑里,寺院中的“舍利子”竟发出荧荧的磷光,光能穿透固体物质,比如层层地宫,金银铜玉容器。
爱因斯坦的物质和能量,能量和能量转换原理:物能转化为光能,比如太阳光。电能转化为光能,比如电灯。所有物质都可转化为能量,无时无刻不在对外辐射,随时随地都在放光。像热辐射,电磁辐射。很多光,不能被人感知。肉眼能识别的电磁波,叫可见光。肉眼看不见的,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特定条件下,人眼也能看见红外光。
雷雨天气,在天气异常的特定条件下,大气电荷变异,形成的电压,电流构成了天地之间的一个开关,这个开关能开启一些特殊物质的物能转化,以及能量之间的转化,最终导致某些特殊介质发出可见光。这些可见光不是常规情况下的可见光,而是目前科技没能发现与解释的能量场。
也许,就像佛教所认为,“舍利子”发光是能量场在起作用。那些德高望重的高僧,把天地之间的正气吸人体内形成舍利子。晚上,这些能量释放出来,就会发光。
但发光的能量从何而来?能量如何转化?发光如果是“燃烧”,那么自燃的原因何在?纠结,头痛。这世界是有许多人类不能解释的现象。比如荧光粉能把吸收的光储蓄起来慢慢释放,比如人还具备意识,回忆,想念。
不知道,看不见,并不代表它一定不存在,未能证实的,未必就是迷信。身边的物质,无时无刻不在发光,你感受不到,不是因为它不存在,而是因为你能力不够,没有特定的基因密码,或机缘巧合。
现代物理学最大的发现,就是物质即能量。固体物质,组成它的原子,内部99,9999%是空的,在这些虚空中飞速穿梭的是电子,而质子,原子,电子,微子,我们却看不见。也就是说,我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