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四十六章 君以此始,必以此终(求全订)(第1/3页)  大秦孤竹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六章君以此始,必以此终求全订     商鞅开创了世界上最早的军衔制度,也开启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阶级晋升通道,更是为开始华夏文明大统一的进程添上了最有利的一砖。     但是物极必反,事有阴阳,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好的事情,也不存在绝对坏的事情。     在商鞅为华夏统一画下如此重要浓墨重彩的一笔时,同时也为人类黑暗的n和人性,寻找了一个新的借口。     这个借口,与文明一同,延续在了炎黄子孙的血液当中。     战争固然是残酷的,但是春秋以前的战争还是存在义的。     左传中曾经记载过楚晋之战中一件事情。     “晋人或以广队不能进,楚人惎之脱扃,少进,马还,又惎之拔旆投衡,乃出。顾曰:吾不如大国之数奔也。”     意思当年楚国想要问鼎中原时,第一次在城濮之战中晋国大败楚君,奠定了晋文公重耳的春秋第二霸地位,第二次在邲之战中,楚庄王亲率大军面对晋国将军荀林父,结果击败晋国,奠定了自己的霸主地位。     双方大军在邲之战中厮杀的难舍难分,最后以晋军惨败逃亡,晋国的战车在逃跑过程中陷入泥淖,后面追击的楚君教他们如何去掉车前的横辕,把车拉出来。     晋国战士羞愧难当死鸭子嘴硬的反讥讽楚国人:“我们到底不像你们这样的“大国“打的败仗少,逃命的本事不如你们啊!”     这个故事虽然像是一个搞笑的段子,但是确实真实存在在几千年前文明的华夏礼义当中的,而且具有很重要的教育意义。     那就是在战场上,敌我双方是死敌,可以为国家,为文化,甚至为了荣誉抛头颅,洒热血,但是让战争结束那一刻起,大家都是一样的人,即便文化,语言,甚至立场不同,但是依旧不会无故残杀。     同类相残,若师出无名,与禽兽无异。     这就是人性的光辉,遵守规则,遵守道德,更尊重文明。     有一部讲述一战英法德三方在横尸遍野的战场上,共度圣诞节叫做圣诞快乐的电影,影片是依靠信仰宗教的力量压抑了野蛮,但是华夏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可以依靠文明礼乐来压抑野蛮了。     但是这样的文明最终还是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尤其是在战场上,而商鞅,算是彻底将其撕裂的破坏的操盘者。     商鞅变法的军功制,让生命彻底物化。     从将领到士兵,谁杀的人多水就奖赏多,官做的大,杀人的计算标准是以人头为准,或以割下的耳朵为准,因此,无论对与己作战的,还是投降的,甚至老百姓,都尽量多杀。     战争不再有所谓道德,规则,无线放大了人性中的黑暗面,只要有了n和目标,人性就会变得脆弱不堪。     当一个物种开始将屠刀挥向同类的时候,那么它的灭亡是必然的,因为它是病态的,如纳萃,如沙俄,如奴隶制。     君以此始,必以此终,商鞅为了强秦而变法,终究秦也会灭亡于此。     商鞅以人头换军功,不但破坏了人性,更破坏了华夏礼仪文化中,宽仁的品格,还有对人死为大的基础。     华夏文化中,对于死人即便是再罪大恶极,当人死的那一刻,身上的罪孽也应该消散了,或许可以钉在耻辱柱上作为典型,但是尽量不会鞭尸以及对尸体进行报复。     即便伍子胥报仇楚平王掘坟鞭尸,这么有正当理由的举动都被当成反面教材教育后世。     所以这种以人头换军功的方式,其实是有些反人性,甚至煽动人性阴暗面的举措。     但是往往利用人性阴暗面的举措,效果最最为明显的。     所以在这样的性本恶论风潮下,文明的风向自然也变成了性本恶论。     所以在嬴政执政灭六国时,强秦的效果是最为显著的时候,所以秦军不但强于中原诸国,更强于蛮夷戎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