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第 17 章(1 / 2)

叶家该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出工的出工,回家之后开始尝试温室种植,日子过得充实又有滋有味。但其他人家却是不尽人意。樟树沟的麦子大减产,公粮又收走了大部分,分到自己手上的寥寥无几,樟树沟的人们又过上了数着米粒下锅的日子。

樟树沟的情形还好,只是计划着粮食而已,其他地方的更惨,因为谎报粮食亩产量,公社公粮数定得又高,交完以后几乎不剩什么了,本来还可以指望救济粮,结果正如叶建国先前打听的一样因为某些地方受灾,粮食又得紧着部队城镇供应,救济粮根本下不来。眼看着冬天越来越冷了,虽然出工的时候少了,但没有粮食让这个冬天显得愈发难过。

早些时候王红梅便在叶建国休息时两人把地窖给挖好了,就在灶房里面,挖了近一个月才挖好。把仓房里的大部分粮食都放入地窖里了,只留下一袋红薯在里面。近来敲响叶家大门的人越来越多,都是家中无粮找叶家来借粮食的。起先王红梅碍于面子,乡里乡亲都是樟树沟的人还有些一表三千里的亲戚关系,也不能不借。只是借了一次人又来一次,来了一家又一家,他叶建国虽然在城里上班却也不是什么大干部,家中存粮可禁不起这样借。自家还有一家子要活呢。拒绝不了只能大门紧闭谁敲门也不开了。、

晚上叶建国带着两孩子回来了,王红梅利索地把锅里蒸的馒头端出来,不一会又端了一大碗菜干做的汤出来。一家人用热水洗过手便开始吃饭,叶茫和叶强抓着馒头狼吞虎咽着。这段日子王红梅怕给他们带了馒头会被大孩子盯上欺负,毕竟现在大家都吃不饱,何况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孩子的肚子不是那么容易饱的,便只给带了一个小红薯给他们中午垫垫肚子。

其实现在让叶茫姐弟两带馒头两人也不会,那不是活靶子么。前一阵还好,最近几天不带中饭的孩子越来越多了,上课的时候一半人的肚子都在咕咕叫,此起彼伏,连老师都不敢在学校吃东西了。按理说叶茫他们念的是电厂职工小学,家里大部分是住城镇的,有城里供应不至于如此。可架不动人家会生啊,现在这年月哪家哪户不生个五六个孩子的,尤其重男轻女的人家多,生的大部分都是男孩,家里的粮食越发不够吃了。像叶茫家就两姐弟的少之又少。

一家人吃过饭后,王红梅让叶茫带着叶强在屋里写作业,交代他两谁敲门也不许开。从地窖抬出一麻袋红薯绑在自行车后,把院门锁了,叶建国载着她趁夜往柳叶子沟去了。

到了自己娘家,外面黑灯瞎火的,老王家早就睡了。王红梅两人不敢闹出太大动静,小声叫了几下里面没人应声,叶建国四下探了探,院墙并不高,他索性用手撑着篱笆墙翻了过去,走到王老头夫妻的房门前轻轻敲了敲。可能老人觉轻,里面很快亮起了灯,只听见王老头咳嗽了一声“谁啊”房门便打开了。

王老头打开房门一看站自己房门口的是叶建国,不由地吓了一跳,忙道“建国,你怎么在这”

“嘘”叶建国朝他做了个噤声的动作,指了指院门,小声地说“爸,我跟红梅一道来的,你开开门”

王老头把院门一打开就看到自家闺女靠在自行车边,冻得不停地搓手。自行车后座还绑着好大一麻袋,里头装得鼓鼓的,心下知道这是闺女和女婿来给自家送粮食了。赶忙敞开门帮忙把车推进去。

和叶建国把麻袋抬堂屋去了,招呼他两坐会,王老头便进了里屋,看得王老太听见动静披着衣服起来了,便对她说道:“老伴啊,建国和梅子过来了,在堂屋坐车呢,我去叫爱国爱民起来”转身出去了,王老太则拿着热水壶去了堂屋。

进了堂屋,给闺女女婿倒了碗开水看他们喝下,身体不哆嗦了,王老太才看到地上还放着一个装得鼓鼓的大麻袋。她看向王红梅问道“梅子,这是?”

喝过热水的王红梅觉得全身都暖和起来了,“妈,我和建国琢磨着家里快断顿了,这不给你们送点红薯来么”

这时候王爱国和王爱民也过来了,一眼就看到了地上的麻袋,两人对视一眼,心下明了这是妹妹妹夫过来给他们送粮食了。走过去同叶建国打了声招呼,便在一旁坐下没说话,这年头大家都吃不饱,妹妹妹夫还能给自家送粮食过来不是一句谢谢就可以表达出的。

王红梅一看他们的样子就知道自家哥哥心里在想什么,用手扯了扯叶建国的衣服。叶建国会意,放下手中的茶碗,对着王爱国道“大哥,你不用觉得有负担,我家粮食还足够吃的,我的供应都在厂里,梅子他们三也吃不了多少东西”

王爱国听得叶建国这么说才放下心来“妹夫,既然你这么说了那我就厚着脸皮收了”

王爱民看自家大哥收下了这袋红薯,才开口说出自家如今的情况来。原来王家也快要断粮了,虽然王红梅提前送了消息过来让他们多准备些粮食,可现在农村哪里能买的到粮食呢,就算有王家人也没有足够的钱去买的。倒是小妹家情况还好,家里人口少妹夫还在运输队有点关系,弄了不少粮食藏家里了,还帮着弄了些给老王家。可一大家子每天要吃喝,那点粮食哪够啊。家里现在一天就吃一顿,家里几个孩子都饿的脸色发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