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今日请诸公来,一方面是请诸公府中一聚,另一方面便是咱家欲请诸公见证,行废立之事,不知诸公意下如何?”
董卓说完此话,适时的闭了嘴。静站于主位前,目光幽幽的看着一众宾客。
众宾面面相觑,内心皆如地震一般。
赴宴之人,大都以为这场酒宴只是一场寻常酒宴,是外将进京对雒阳显贵示好。谁能知道宴席之上居然要商讨这么重要的事情。一时间个个坐立不安,待着也不是,掉头离开那就更不敢了。
但这也着实是一道送命题。
身处董卓府邸,外有董卓重兵,一时之间又有谁敢站起来反对?不敢反对,谁又敢站起来对如此大逆不道之事表示支持?
偌大的大厅,一时间竟变的鸦雀无声c鸡雀无声c什么雀都无声了。
董卓知道,这种既没人支持亦没人反对的态度,并不代表这里的人同意了他的做法。反而代表场中众臣迫于他的威势敢怒不敢言,怕得罪于他所以才不敢说话。
但如此之事,董卓又岂能容人站在中立的立场上?
必须要让这帮大臣开口才行!
董卓眯了眯眼睛,突然放声大笑。笑的在场众人毛骨悚然,头皮发麻。
董卓止住笑声的瞬间,重重的往前踏了一步,眼睛圆睁看着场间众人厉声喝道:“咱家可记得,当年霍光当政行废立之事,田延年手持宝剑曰:若有谁敢阻挠大计的,都要按军法论处。只不知今日诸位又有谁想要阻挠大计?”
这一句话看似说的有些莫名其妙,其实其中大有意味。
当年,汉昭帝离世,霍光等拥立昌邑王刘贺继位。但没过多久,霍光便意识到自己犯下大错:刘贺品行不端,哪里是明君之料?莫说明君,他连庸君都算不上。一时间,霍光便想废掉昌邑王另立一帝。
可如此大事,又怎能没有朝中大臣支持?霍光便将满朝文武大臣召集起来,共商议此事。当时情况,与今日一般无二。
霍光首先发言,表述自己想要行废立之事,不知其他人意下如何。
如此大事,谁又干站起来支持?所以当年的一班臣下,亦如今日的大臣们一样,一听这番言论便被吓得面面相觑不敢说话。只想霍光早些放他们离开,他们可以保住一条命赶紧逃逃逃,不参与到这件事中。
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
但当年情形却又与今日有些相差。
差在一人——田延年。
霍光有一心腹名为田延年,官居大司农一职。田延年一见众大臣这幅模样,怎不知他们心中在想些什么?一时间手持宝剑霍然起身,冲着霍光便喝道:孝武皇帝驾崩前,将孤天下托付给将军,只因将军忠正贤良,能保刘氏天下安全。如今群下鼎沸,社稷将倾,将军应该担负起应有的责任。既皇帝昏庸,令汉家宗庙绝祀,若任由其肆意妄为,将军死后,又有何面目去见先帝?今日所议,绝不能拖延,若有不从者,我必斩杀之!”
田延年慷慨陈辞,明为指责实为支持,更是在警告众臣:若不听霍光所谋,就看看你们的脑袋能不能挡的住我的大刀。
如此形势,谁又敢反对?群臣纷纷表示支持。于是乎,伊尹霍光之举便成为了废立皇帝的“典范”,为后世无数乱臣贼子所敬仰。
董卓如此所言,目的不言而喻:你们现在必须表态,而且必须表示支持,不然的话今天就是你们的忌日,此地便是你们的葬身之地!
群臣又怎听不出来这话中之话?
见沉默已久没用,台下一个五六十岁多岁精神矍铄呼的老人呼的站了起来,对着董卓先是一揖礼,然后才语重心长道:
“董公差矣!昔年太甲无道,伊尹置其于桶宫数年,见其顽劣性格收敛又还政于他。昌邑王登大宝二十七日,造恶三千余条且死不悔改,霍公才告太庙而行废立之事。
今主上尚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