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四十七节(第1/2页)  贫家女的逆袭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编修国史是由许多人共同进行的工作,其中有共同负责又有个人责任,二者关系如何处理的问题,宋真宗的办法颇有可取之处:大中祥符四年秋七月辛卯。国史院编修《太祖纪》,上面录记中例未当者有二十多条,赵恒对王旦c王钦若等说:“如果把钟鼓楼称做漏室,窑务称作甄官,这怎么能像直呼其名都应该把它改正过来。”王钦若回答:“这是晁迥c杨亿所编修的。”皇上说:“你难道没参加编修“王旦说:“朝廷撰修典集大典,都当悉心,务令广备,初无彼此之别也。”因而宋真宗下诏:每卷自今先奏草本,编修官以及修史官,在初次编修或者再次检查编修,都要记录编修者的名字。如果有改正c增加事件c字数也在下面标注出来,以此来考核编修人员的绩效。宋真宗鼓励编史修志的档案工作者有工作责任感,有职业道德,不能逃避责任,要详细记录好编修情况,各自的劳动,便于档案工作者的考核。     宋朝初期,统治者实施”偃武修文”政策,加上中央集权的高度发展,使得官府公务大大增加,典籍档案数量也随之快速上涨,如果典籍档案管理不善,遗失损毁,官员舞弊,便会严重制约国家机器的运行。     宋真宗登基不久,感到重复上报的文书越来越多,冗滞的文书,给地方政府加重负担,也给中央机关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宋真宗就下令三司开始减少文书的工作,此事在文书工作史上也颇有影响。     咸平五年的春天,宋真宗下查全国有多少户数,人口多少。但是得到“户部不知其数”的回答。又问税收比往年相比增加或减少了多少户部大臣回道“亡失薄书”,无从查清。此事使真宗非常生气,他颁下诏书告诫三司收集掌管文簿公书,不允许有遗失。“宜令三司自今收掌薄书,不得遗失,岁终比较次年条奏。及取天下户口数,置籍校定以闻”。宋真宗并没有将三司使撤职查办,而是从加强档案管理入手,诫约三司“自今收掌簿书不得遗失”。训诫之后,三司档案管理得到加强。第二年,三司使根据上年簿书比较户口增减数字并上奏皇帝,表明图籍档案收贮c利用已具成效。     北宋在五代之乱之后,崇文抑武,提倡崇文政策,宋太祖c太宗都好学不倦,宋真宗也深受其父辈影响,重视典籍c优渥儒臣,对档案c图书的收集和保管殚精竭虑。尤其对于其父辈遗留下来的手稿文件,更是小心谨慎,不敢有一丝放松。“先帝留意词翰,朕孜孜缀辑,片幅寸纸不敢失坠。至于题记c时事及书在屏扇或微损者,悉加装背,已三千七百五十卷矣。”(王应麟《玉海》)可以看出,“片幅寸纸”都不敢遗失损坏是宋真宗下令修建父皇和自己的档案阁的重要原因。     宋真宗是一位十分重视档案工作的皇帝,下诏规定三司收管赋簿文书,不得出现遗失。为了保护图籍档案的完整,创建了中国最早的皇家典籍与档案库一龙图阁,用来收藏其父亲宋太宗赵光义的御书手稿及典籍。之后,又修建了天章阁,作为自己的文书c档案与典籍的收藏之所。他还设立了封建王朝时代的中央档案馆一金耀门文书库,收藏和保管全国性的重要文书档案。     景德二年(1005年),北宋中央政府建置了储藏三司积年案牍的金耀门文书库,它是比三司架阁库更高一级的档案工作部门,是收集和保管具有全国意义的档案的中央机构,相当于封建王朝时代的国家档案馆,这对档案管理工作来说是个很大的进步。金耀门文书库管理制度是比较严格的,同时也是科学的。严格借阅制度,严惩盗出货卖者。金耀门文书库对防盗工作十分重视。宋真宗下诏建立金耀门文书库掌三司积年文案。为了严格金耀门文书库的管理制度,宋真宗连续三次下诏对金耀门文书库的管理作出规定。景德三年(1006年),“置金耀门文书库,掌三司积年案牍,以三班一人监之”。接着又在景德三年八月下诏:“金耀门文书库差三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