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8、再次拜会杰姆(第2/2页)  芬兰大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来评估,将手上的报表递回给罗曼,径直去找资产评估的部门主管。     这次前来,罗曼也没想过马上得到准确回复,将事请谈定,便离开了大通银行。     从50年代开始的香港工业化,到了今年,工业出口占总出口的比例已经接近80%,标志着香港已从单纯的转口港转变为工业化城市,实现了香港经济的第一次转型。     罗曼很清楚,从70年开始,香港金融、房地产、贸易、旅游业将会得到迅速发展,这也将是香港经济的第二次转型。不过罗曼并不打算在香港发展,一直以来都是抱着捞一笔就走的心态,毕竟自己是个外人,在这里毫无根基。     新买的奔驰600慢慢停了下来,罗曼疑惑地看着瓦森。     “老板,前面有剧组在拍戏,将路堵住了。”瓦森转过头来,一脸无辜地解释到。     罗曼点点头,算是接受了这个解释,说道:“那就等等吧,估计很快就好了。”     在罗曼的印象里,香港电影的繁荣时期是1980年到90年代初,从电影产量或电影票房上都是如此。80年代香港经济再度飞速发展,晋升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文化本土化趋于定型。     电影产量上,年产量基本上都保持在80部以上,甚至在九十年代初达到了200部以上;票房方面,尽管有大量好莱坞影片的涌入,但本土电影占有绝大部分的票房额度,期望的票房值不再是1000万港元或者是现在的500万港元,而是2000万甚至3000万。     在这个时期,邵氏、嘉禾以及新艺城三足鼎立,成龙、周润发、周星驰、张曼玉、林青霞等大红大紫,吴宇森、徐克等导演也是享誉一时,可谓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     不过1969年嘛,票房上百万的电影一只手都数的过来,绝大多数电影票房才30万左右,明星工资也是十分低廉,大明星片酬能接近一万,至于普通演员,薪水也仅仅是与写字楼的文员相当,月薪能有1000港币都算很不错了。     罗曼新买下的这辆奔驰600高级轿车,售价为15万港币,接近3万美金,普通明星需要拍10部电影才买得起,至于小演员,完全是仰望的存在。     透过挡风玻璃,工作人员正忙碌地布置场景,搭建舞台,似乎马上就要完工了。这个年代实在是娱乐设施缺乏,能看见有人拍电影,也是一种不错的体验,罗曼拒绝了瓦森绕路的建议,将车停在路边,欣赏起这个时代的剧组。     现场工作人员见不远处停着一辆豪车,还以为是来接某个女明星的,也不在意,豪门子弟追明星的戏码十分常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