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使得日本的货币供应量持续上升,造成日本国内过剩资金剧增。
反观相同时期的德国。
在马克大幅升值的前提下,同样也采取了信用扩张的货币政策。
于1987年1月将短期法定利率下调至3%。
但需要注意的是,与此同时,德国人却在财政政策上采取了紧缩政策。来自德国统计部门的数据显示,德国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从1982年的33%逐年递减至1987年的04%。
到了1987年年中,日本与德国纷纷摆脱了“广场协议”汇率升值带来的压力,经济开始趋于好转。
与此同时,经济中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也在增加。
此时,日本和德国均面临着是继续遵守“卢浮宫协议”,维持低利率c协调各国汇率的政策,还是为抑制国内可能发生的泡沫和通货膨胀,而采取提高利率政策的矛盾选择。
1987年2月卢浮宫协议。
主要为解决美元过度贬值对世界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日元对美元出现短暂性的大幅度贬值。
日本政府当时的态度和采取的措施是。
继续采取维持低利率的扩张性货币政策。
而德国则采取了提高利率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在1987年10月14日将短期利率提高至36%,同月15日再次提高至385%,到了1988年,西方各主要国家的经济都出现了良好的势头,经济增长率均高于1987年的水平。
日本也由1987年的43%上升至1988年的62%。
德国则由15%上升至37%。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中央银行先后在1988年7月c8月和1989年1月c2月四度提高利率,恢复到了45%的正常水平。
而日本则继续维持在25%的低利率水平。
直到1989年5月才首次将利率提高075个百分点。
这比德国晚了足足10个月。
受此政策影响,日本的信贷供应不断增长。
截至1990年3月,日本银行5年内总放贷金额增加了96万亿日元(折合7240亿美元),除此之外,消费信贷公司这些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加入信贷扩张的行列。1985年时,这类机构放出去的地产类贷款为22万亿日元,到1989年年底时,已增至80万亿日元(折合6000亿美元)。
这些钱,一股脑地都跑到股市c楼市中去了。
为此,认为日本败于美国经济阴谋的日本经济学家吉川元忠,在其所著的《金融战败:发自经济大国受挫后的诤言》一书中,也不得不承认道,当时日本经济泡沫的生成,主要是由日本政府长期实施低利率的信用扩张政策所导致。
事实上,由于日本政府的低利率的扩张政策是一大败笔。
让社会上流通的资金过多,才过度摧生了巨大的经济泡沫,才把整个国家置之于危险的境地。
赵卫东知道,随着巨大泡沫的产生。
而且日元又大幅升值,日本的社会财富急剧膨胀,出现了赶超美国的态势,大家也可以想象一下,全社会的资产价值翻了一番。
这是多么大的一笔财富啊。
仅仅短短的三年时间,就实现了这个价值。
日本政府被这虚假的繁荣,冲昏了头脑,全国的百姓也被眼前巨大的馅饼砸晕了,家里的房子价值越来越高,手中的股票翻着个往上涨,所有人都在赚钱,所有的人财富都在不断增长。
没有发现其中潜藏的巨大危机。
从1985年开始,随着利率的降低。
日本经济出现流动性过剩的萌芽。
1985年末,日经225股价指数收于13083点,1989年末收于38916点,四年间日经225指数累计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