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七章 被遗忘的时光(第1/2页)  春去秋来又一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此时此刻,独孤云陷入了一种深深的绝望,对于2016年的那个冬天,他不知道他是怎么过来的。在人前,他是风趣幽默的学长,是宣传部的副部长,是传奇有趣的大才子。在人后,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是有多孤独,回到寝室是有多难过,但这一切,都不重要,每个人照顾自己都照顾不清楚,又有谁会去在乎一个毫不相干的人呢?而最终压垮他的,不是所有的孤独,而是他再也不敢面对的感情失败。当这股记忆的潮水再一次将他湮没的时候,他也不愿意再一次将这段记忆拿出,就让他永久的湮没好了,就让所有的过去,当随着指尖的跳动永远湮没好了。而这段记忆,从今往后也不会有人知道,从今往后他的孤独,也将孤独的离他远去。     从删掉室友的那一天起,独孤云渐渐开始删除很多人,最后,qq直接换了。最后,一切没有得到重生,而过去的他已经死去。     2016年9月23日     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我的内心也开始震撼了,我为自己现在的疯狂与狂妄而感到不安。     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我的内心也开始震撼了,我为自己现在的疯狂与狂妄而感到不安。     小时候,记得对人这种动物的第一次认识源自于“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书本上,对这句话的解释大致是这样理解的:人生出来的时候,本性是十分善良的,相差无几,但源于后天的生存环境不同,因此也就想成了不同的习性,也就有了好坏之分。而我的对作者这句话的理解却是这样子的:人生出来的时候,本能与天赋习性是一样的,(生出来会哭,自然而然的知道吮吸母亲的乳液),而随着环境的影响,人的习性也就随之改变,渐渐的形成了自己的思维方式与行事风格,因此,人与人间也就有了好坏之分(好的人,成为了被人们尊敬的圣人,坏人则被人们被看作恶魔)。我的看法和课本的基本相似,但对于人性这个词我却没有提及,对于善恶就更加不敢妄加评论与定义了。     首先人性是什么?从字面意义上来讲人性就是一个人的本性。可一个人的本性又是什么呢? 是善还是恶,或者善与恶都不是,它根本就不曾存在过,只是人们臆想的一个词。现在我们就假设人生来是善的吧。如果人生来是善的,那为什么一个小孩一生出来以后,就知道吮吸母亲的乳水,一味的去向他人索取而不是回报呢?甚至在抗日时期,一个物质困乏的时代里,有多少小孩曾将母亲的乳t一u吮吸破了,残忍的吮吸着母亲的鲜血呢?或许这时候你会说,母亲是善良的,母爱是伟大的,人性不就是善良的吗?那我们就再来看一个例子,当母亲抱着小孩的时候,母亲将手中的饼干准备放入口中,小孩会从母亲手中夺过食物放入嘴中。而这个时候小孩的哥哥走了过来,小孩会用自己的手推开自己的哥哥。从这个事例中,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对于一个未经人事的小孩,没有人曾教导过他,他本能的知道从母亲口中抢走母亲的食物,也本能的抗拒哥哥与自己共享母亲的照顾。那人性之初就该是恶的吧。通过以上几个实例我们还只是能看到,小孩子的行为都只是一种本能的反应,为了生存,占有,谈不上是恶,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种天赋技能,而母亲的行为也是出自于一种社会环境所认可的意识形态,至于是不是善我们就来看看下一句话。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讲的是本能行为的推广。我们像出生的时候对自己好,是一种本能,对自己亲近的人,是寄托于一种等量被对待的回报,而对周围不熟悉的人好,则是一种社会价值观的强行施加。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社会所处的环境相对稳定,人民的生活状态不是很坏。还是拿母亲给小孩子喂乳来说吧。当两个差不多的小孩站在一起,两个小孩都是女人的孩子,但母亲的乳水,只够抚养一个孩子,那母亲该怎么做呢?这个问题我就不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