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3.第二十三章:东汉格局(第2/6页)  小月阿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吃下古老儒书上所用的那些古药,就可痊愈。像土地重新分配,固然很好,可是王莽坚持恢复井田,却根本做不到。脚步向前走而眼睛向后看,仅这一点,就注定他必然跌倒。     第二那个时代还没有推动这么庞大改革的技术能力,像贷款利息和所得税,都是“纯利”的十分之一,这涉及到复杂的成本会计,当时恐怕很少有人可以胜任。同时,即令有此人才,王莽更需要一个有组织的干部集团去执行。但他仰仗的却只是行政命令,把所有责任都加到行政官员身上,而行政官员大多数又都无耻(注意。这是中国传统的严重病态,直到二十世纪,才获得改善)。于是善政的蓝图反而变成暴政的行为,民变因之燎原般爆发。     第三王莽没有办法控制丧失既得利益者的反击。土地国有使地主怨恨,禁止奴隶买卖使奴隶主和奴隶贩子怨恨,强迫劳动使贵族和一些地痞流氓寄生虫怨恨,禁止铸钱使富豪怨恨。这些怨恨容易掩盖因改革而受益者的欢呼和感谢。一遇机会,就向改革反击。     第四王莽机械的迷信制度万能,他认为“制度确立之后,天下自然太平”。他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改革制度上,更糟的是他用儒家学派所特有的繁文缛节,不惮其烦的改官名c改地名,凡是“现代”的全都取消,一律恢复“古代”原名。改的太多,以致没有人能够记得住。这种改革应该是不必要的,但王莽懔遵儒家“正名”学说,却特别认真,而也就在这些小事件上,按下大失败连锁反应的电钮。西汉政府对西南夷诸部落酋长,大都用王爵羁縻,这不过是不费一文的虚名,王莽却改封他们侯爵。句町王拒不接受(句町国,云南广南),首先起兵叛变。王莽又把西汉政府颁发给匈奴汗国单于的金印(匈奴单于玺),改为“新匈奴单于章”。皇帝的印称“玺”,“章”只是普通人的印,乌珠留若囗单于气冲牛斗,遂跟中国断绝关系。南北两边大规模讨伐战事,征兵征粮,引起骚动与饥馑,骚动与饥馑引起遍地陈胜c吴广式的暴动。     第五王莽是一位学者,也是一位经济思想家,但不是一个政治家。政治家永不会认为自己比任何人都聪明,王莽却恰恰认为自己如此,因之他不能容纳与他意见相异的建议,而固执的坚持自以为高人一等的见解。所以他对句町国和匈奴汗国的反抗,采取迎头痛击政策。对因饥饿而抢掠的变民,采取高压政策,遂使形势更加恶化。     本来已经被王莽避免了的改朝换代的大混战,在他上台之后,仍然出现。这一长期的流血,自纪元一七年吕母——吕家老太太起兵开始,到纪元三七年短命的割据政权——汉帝卢芳逃入匈奴,东汉王朝再度统一中国为止,前后继续二十一年。     我们选择前十年起兵叛变的一些重要的野心家和英雄人物,列为下表:     上表所列,仅是前十年崛起的人物。后十年中继续崛起的,还有被称为“铜马贼”c“五校贼’等数个变民集团,每个集团都集结兵力达十万百万人之多。全国处处是变民集团建立起来的营垒和政权,像王歆占据下邦(陕西渭南),蒋震占据霸陵(陕西西安东)。刘永死后,他的儿子刘纤继位梁王。魄嚣死后,他的儿子隗纯继位称王。     中国国土上,一片混战。     三东汉王朝建立     中国历代民变,性质上可分为五类。第一类是官逼民反的抗暴群众,像吕母c邓奉。吕母的儿子被海曲县长诬陷,死于冤狱,她就散去家产,结交壮士,攻杀海曲县长,然后乘船入海,成为“海盗”。邓奉本是刘秀的部将,但当他请假回乡,发现刘秀的军队奸淫烧杀的罪恶暴行时,他号召人民反抗。第二类是饥饿的群众,像绿林兵王匡,政府不能照顾他们,他们只好自己照顾自己。他们逃亡到比较容易活下去的地方,集结起来抢劫富人的粮食财物。饥馑在中国历史上占重要地位,它是大动乱大革命的原动力。第三类是自卫性的联合,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