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2章 燃眉之急(第1/2页)  权掌大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赵祯听了赵沐的两个办法之后,神色立马变了变,他本以为赵沐能提出什么好的建议来呢,原来只是这两种办法,可是这两种办法在他看来是绝对不行的。     “沐儿,你说的这两种办法不可行,首先,朝廷是不能与民争利的,所以由朝廷来做生意是绝对不行的,再者,更是不行,我大宋税法已实行多年,贸然加税势必引起局势不稳,此举对大宋稳定不利,万行不得。”     赵祯是个仁君,但也是个守成之主,他不喜欢变革,因为变革容易引起事端,容易让他好不容易经营的稳定的大宋局面发生变化。     他只求自己在位时大宋无过就行了,至于功,他并不在乎,大宋前两代君王还想着能收回燕云十六州,到他父亲那代也曾有过这样的梦想,可是攻辽无望,西夏崛起,南唐又几番想北伐攻占之前被太祖皇帝抢走的淮南之地,所以到最后这梦想也就被压了下来。     到他赵祯这一代,更是想都没想过这些事情了,他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日后史书上给他留下一笔仁君之名就行了。     赵祯说完这些,甚至还有些失望的摇了摇头,但赵沐却并没有因为赵祯的这些话而放弃自己的想法。     “父皇说的也是道理,但只要办法得当,其实父皇的担忧根本不是问题,首先,朝廷不与民争利本就是说不通的,我们都知道朝廷掌控着盐以及一些稀缺物品的买卖,这么做自然是为了朝廷的稳定,可我们朝廷在掌控这些东西的买卖的时候,自然也是获得了丰厚利润的,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能在其他领域也做买卖,而且这样做不仅能够使得国库充裕,而且还能起到调节市场的作用。”     说到这里,赵沐看了一眼赵祯,见赵祯已经露出感兴趣的表情,赵沐这才继续说下去:“比如粮食,粮食事关国本,但朝廷却并不对粮食生意进行掌控,只只是将每年从百姓手里得到的税粮存储起来以备不时之需,但如果某一地发生了天灾,粮食的价格难以掌控,而朝廷的粮食一时之间又很难从京城运道受灾区,这对百姓来说岂不是更大的灾难,买不起粮食,这个问题很严重。”     赵祯听完赵沐说的这些,问道:“那在粮食这方面,朝廷该怎么做”     “每年收了税粮之后,分出一部分交给一些人在各地开设粮铺进行交易,只要他们的粮铺在一个地方算得上号,那他们就能够起到调节粮价的作用,不会让粮食的价格高的太过离谱,亦或者低的太过离谱。”     赵沐说完,赵祯有些认同的点了点头,见此,赵沐又道:“而且如此一来,如果某地发生了灾难,附近朝廷的这些粮铺在一两天内就能够把粮食运去,百姓有粮食吃,自然也就对朝廷感恩戴德,那个时候也就不会发生各种反叛了。”     赵祯点点头:“沐儿言之有理,但这种事情不可贸然提出,必须徐徐渐进才行,而且朝廷派人做什么样的生意,必须经过严格的考核,不能为了钱什么都做,能够维持朝廷稳定的生意才能做,而且不能把这些生意都掌控在朝廷手里,不然可是要逼得老百姓没活头的。”     赵祯虽是守成之主,但眼光和才智都是有的,赵沐只这么一说,他立马就提到了一些必须注意的事项,而这些也是赵沐早料到准备跟赵祯说的。     “父皇说的极是,虽说是朝廷自己做生意,但也不能真的与民争利不是,而只要这些做到之后,朝廷稳定的局面便不会因为其他天灾而有所动摇,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可对一些暴利行业征收比其他百姓更多的税。”     之前赵沐说的做生意赵祯还不觉得有什么,可当赵沐说出这么一句话之后,赵祯才突然明白过来,原来赵沐说的这些都是有关联的,之所以要朝廷做粮食生意控制粮价,就是为了得到更加稳定的大环境,如此一来对一些商家加税,也就不会影响朝廷的稳定局面了。     “妙极,果真妙极,沐儿说的很好,只是这种情况非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