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11.番外3. 此花美幻似梦,犹如你我之情(第2/3页)  比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虽然退缩,嘴里并不示弱。

    “碗里是什么?”

    赵启谟举起马鞭,敲在碗沿上。

    “我的,不许碰!”

    李果以为是要抢他碗里的东西,急忙蹲在地上,用身子将木碗遮挡。

    “小官人,附近有打谷场,恐怕是拾的豆谷。”

    仆人赵福怕两人又出争端,帮着回答。

    赵福也是贫困出身,小时候大抵也捡过豆子。

    每到秋季,打谷场的大人扬动工具,拍打豆禾,豆荚被拍开,豆子弹起又落下,总有几颗豆子会弹得很远,落在草丛里,石缝间,泥土中。贫儿们一拥而上,将它们找寻。

    “还想他近来如此老实,都不去宅子里偷东西,原来跑打谷场去了。”

    赵启谟兴趣索然,拍拍马屁股,便带着仆人离开。

    李果这才从地上站起,颇有点劫后余生的欣喜,他捧着木碗,远远跟在赵启谟队伍后头——两人回程同路。

    赵启谟几次回头打量李果,李果一路心猿意马,东瞧西看,并没发觉。

    新朝从立国至今久远,宗室子弟众多,赵爹虽然是皇族,但也是经由科举进入仕途。他的仕途还很不顺利,有八年时间处于贬谪,也曾流放到岭南。

    因为去的地方条件艰苦,且妻子娇弱,赵启谟年幼,赵爹不舍得带家眷一起吃苦。

    妻子妆奁极是丰厚,娘家又是京城显贵,她就也带着幼子依附娘家,留在京城,独自抚养赵启谟。

    所谓子不教父之过,长子赵启世为人谨慎仁厚,而这幼子赵启谟在赵爹看来,则是纨绔习性,尚需矫正,这也才带在身边。

    赵启谟其实也没有长歪,叫他读书,也会认真读书,教他道理,他也聪慧能懂。只是年纪尚小,难免孩子心性,平日又深受娘亲,外祖家宠溺,做事不知轻重。

    因为和邻居小孩在集市打架,被赵爹禁足一月,赵启谟便决定,再不去和那无赖小子计较。

    这趟外出放风筝,遇到李果,赵启谟也不过是好奇,将他打量,再没惹是生非。

    抵达西灰门,赵启谟驻足回望,他看着李果慢吞吞走来,而后走进紧挨桓墙的一栋民宅。那是栋破破烂烂,歪歪斜斜的民房。赵启谟不觉多看两眼,想着这房子建在西灰门门口,实在有碍瞻光。

    不能这般想。

    赵启谟偏偏头,爹前些日子才让他写:“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百姓得粮仓充实才懂礼节;衣食饱暖才能懂荣辱。),还讲解一番,教他懂这个道理,懂得体恤下民。

    赵启谟想:道理我都懂,然而这嚣张小儿,凭什么来偷我宝贝的末丽。

    随着年岁增长,李果一向侧挽的发,已经端正梳起,用头须整齐系结。湖蓝色的头须,点缀着红色的珠坠,垂在耳边,煞是好看。

    邻里常夸果娘会生,生了这么两个漂亮的孩子。

    换上新裤子,新头须,李果从衣笥里取出一件白色短衣。

    更换妥当,李果去厨房照水缸,沾沾自喜,李家祖传爱美。

    这两年,李果勤勤恳恳在包子铺干活,再兼之年纪小,工钱不少,还会读写,俨然是衙外街贫户们心中的别人家孩子。

    这种转变,悄无声息发生。

    以至有时,李果去集市跟吴臭头买肉,吴臭头还要多切点给他——每每这时,吴臭头的老婆会偷偷拧吴臭头手臂。

    其实倒不是吴臭头对果娘还有什么非份念想,只因他生的都是女儿,一个儿子也没有,见李果白白净净,又聪慧勤快,他心里喜爱。

    渐渐“果贼儿”这诨号消匿,唯有启谟偶尔还这么唤他。赵启谟会用土语念这三个字,带着京城的口音,于是这称呼,从启谟口中念出,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